引子
歲月變遷,很多事物悄然淡出人們的生活。今年春節,我們的身邊多了些什么?少了些什么?連日來,記者調查發現,猴年春節有“七變”。
體檢的多了
青醫附院、市立醫院:比去年增1倍
記者昨日從青醫附院、市立醫院體檢中心了解到,今年春節期間到醫院體檢的人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一倍多。據青醫附院體檢中心主任蔡智榮介紹,今年春節期間的體檢人數為300人,來查體的人中60%以上是中年人,他們大都是單位的業務骨干。
雇廚師的多了
愛心大姐:大廚春節忙“趕場”
青島市愛心大姐服務社李主任說,今年他們請專業廚師上門為顧客做年夜飯,春節期間,五六個專業廚師平均每人每天要趕兩個場子,做40多道菜。
健身的多了
昨日,記者在英派斯健身俱樂部看到,許多市民結伴來此健身休閑。據英派斯策劃部負責人介紹,從初三開館以來,大約每天要接待客人200人。
焗彩發的多了
年輕人焗黃的中年人焗紅的
“以前有正月里不理發的風俗,可今年從初一開始就有顧客電話預約做頭發。”位于江西路的“新美時美發店”老板告訴記者,今年流行起了焗彩發,年輕人比較偏愛黃色系列,中年女性則喜歡將頭發焗成偏紅系列。
遭受電子賀卡沖擊 明信片少了
正月初一,市民趙洪輝打開電子郵箱一看,里面塞得全是電子賀卡。趙先生說,今年共收到了32封電子郵件,其中紙質明信片8張,比去年春節減少了兩倍多。郵政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我市紙質明信片的發行量明顯低于去年。
編織袋少了年貨包裝提檔次
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類似的經歷:每逢春節,滿懷激動地翻看父母帶回家的編織袋子。這個袋子就像“魔盒”,帶魚、牛肉、豬頭等一一現身。今年春節,市民已經很難找到編織袋子的蹤影。嶗百從事了多年柜臺服務員工作的孫建紅說:編織袋早已被各種精美的包裝取代了。
洗照片的少了不少市民配上數碼相機
今年過年數碼相機大行其道,數碼相機的推廣冷落了傳統圖片社的生意。據名彩富士圖片社的李經理介紹,過年期間來圖片社洗照片的市民明顯減少,要求刻盤送人的市民約占七成。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