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別來自韓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的三位留學生高男具(右一)、馬斯瑞(中)和村和彥,昨天在中國海洋大學留學生中心,恭祝青島的朋友:萬事如意,喜事臨門!

上圖:張德佳(前)在遠洋船上幫廚師做年夜飯。
開放的青島已成為許多外國朋友前來投資、留學的熱土;開放的青島人也紛紛漂洋過海、走出國門去求知、創業。在這個闔家團圓的節日里,無論是留在青島的外國人還是在海外未歸的青島人,他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表示有一個共同的心愿:祝青島一年更比一年好!
宣傳青島奧帆賽
“過春節的時候,我將一些青島的風光照片制作成宣傳冊,在比利時宣傳2008年奧帆賽。”正在比利時留學的青島大學生孫大為昨天給記者發來了電子郵件,他告訴記者,今年春節他過得很有意義。
去年1月,孫大為離開青島前往比利時留學,通過與當地人一年多的交往,他提高了自己的外語表達能力。“在比利時我發現,當地人對青島啤酒情有獨鐘,但他們對青島的了解并不多,當我拿出青島的風景照片,并把咱青島比做‘東方瑞士’的時候,當地人會由衷地贊嘆說,青島比瑞士還要漂亮。”孫大為說,每當他聽到比利時人贊譽青島的時候,都會感到非常高興。
今年春節,孫大為將青島海濱的風景照片匯集成冊,在向當地人介紹2008年的“奧帆賽”。“許多外國朋友從我嘴中得知2008年奧運會帆船比賽的賽場定于青島的消息后,紛紛表示屆時將到青島一游。”孫大為說,做為青島人,能為家鄉做點事、出點力,他感到由衷地自豪。
船上的年味也挺濃“大年三十,我們的輪船正停靠在英國港口,過年我們的年夜飯非常豐富,和在家鄉一樣熱鬧。”昨天,記者通過越洋電話,與正在遠洋運輸船上的青島遠洋公司隨船醫生張德佳取得了聯系,張德佳似乎怕記者擔心,開口先安慰記者。
去年5月,張德佳和同事們登上了青島遠洋公司的輪船,他們這一行一出海,少則要幾個月,多則要幾年,家中的事情就全靠父母和妻子了。由于船上的通訊條件不是太方便,有時在海上漂泊幾個月都不能給家里報個平安,父母和妻兒的牽掛就少不了。他們這些常年出海的人都已經習慣隨身帶上家人的照片,閑時就拿出來看看,以解思鄉之苦。逢年過節,思鄉的念頭就更厲害了。但是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公司的利益,他們都是舍小家顧大家。“請代我向青島的鄉親們拜年,向我家中的老人、朋友、同學拜個年。”張德佳在電話里動情地說。
在青島過個本命年
采訪樸建度(左圖)時,記者發現他穿著一雙很扎眼的紅襪子,一問才知道,原來今年是他的本命年,他打聽到中國有本命年“扎紅”的習俗,所以特意到市場上買了雙紅襪子和一條紅腰帶。
去年7月,樸建度來到青島大學學習漢語,第一次在異國過春節,樸建度感覺有些傷感,因為韓國的春節和中國是同一天,也是全家團聚的日子,有些習俗和中國也比較相似,比如過年親友一起團聚,長輩給孩子送“紅包”什么的。而他今年不能回家,聽著外面劈劈啪啪的鞭炮聲,看著別人一家團聚的幸福樣子,自然格外想家。
不過他還是感覺到中國的新年很熱鬧,過年的“年味”更濃一些。“青島有很多風俗是我以前不知道的,比如,中國有十二屬相,我是屬猴的,今年是我的本命年,要穿紅;中國的年夜飯還一定要有魚,象征連年有余,這些在韓國是沒有的。”
想到青島人家做客
26歲的日本留學生村和彥今年春節是在中國過的,他告訴記者,除夕夜自己和幾個本國朋友到餐館去撮了一頓,他有點遺憾地說:“如果那天晚上能到中國家庭里去做客就好了!”村和彥說,日本人過年也是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飯,喝日本白酒,還有就是吃年糕,吃飯的時候多數家庭都在看一出類似中國春節聯歡晚會的“紅白合戰”,但他說這個節目只是紅、白兩隊比賽唱歌,沒有中國的晚會那么熱鬧。村和彥對自己在中國過的這個春節感觸最深的就是除夕的鞭炮聲,“那聲音可真是震耳欲聾,各個地方都能聽到,聲音大的嚇人!”
他告訴記者,自己因為沒回日本過年省下了4000多塊錢的路費,打算利用這筆錢到成都和云南去旅游,“聽說云南這個地方很美,而且民族挺多的,我想去看看他們是怎么過年的。”
吃海鮮喝青啤過新年人物:村和彥國籍:日本中國海洋大學留學生
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的馬斯瑞(左圖)今年30歲,已經在海大學習了五個多月,他用還不太流利的漢語興奮地說:“在中國過年真有趣!”
馬斯瑞說,自己一年前爬泰山時認識了個青島女友,但因為“不好意思”見那么多親戚,這次就沒到女友家去過年。他說自己和一個朋友到云霄路一家酒店去吃的飯。記者問:“有沒有要水餃呢?”他嘆口氣說自己的朋友不吃肉,沒辦法只好照顧朋友了,點了一些海鮮,要了幾瓶青啤,算作是“年夜飯”了。不過,馬斯瑞說:“后天我要到北京接我媽媽,她要來青島旅游,那個時候我要請她吃青島的水餃!”
馬斯瑞告訴記者,他對中國人過年感到很新奇,澳大利亞最重要的圣誕節也沒有這么熱鬧。
我愛上了唐裝
人物:馬斯瑞國籍:澳大利亞中國海洋大學留學生
采訪羅高頓時,他正在加班給公司銷售人員開會,今年春節他只休了三天假,正月初三至初五。
這已是他在青島過的第三個農歷年了,羅高頓說:“青島的新年很熱鬧,年輕人都要回家團聚,我最喜歡的就是這種家的感覺,所以,春節我盡量安排中國員工放假,正月初一、初二,我親自值班。”
“你認識做唐裝的裁縫嗎?”采訪時,羅高頓先生突然向記者問了一個與采訪內容毫不沾邊的問題,原來,他利用三天假期到哈爾濱旅游了一趟,發現很多中國人都穿著唐裝,非常喜慶,他一下子就愛上了唐裝,回到青島后就向員工們打聽哪里有做唐裝的好裁縫,他也想做一件穿,沾沾中國年的喜氣。
在青過了四個年
“過年好”、“中國年”、“舞獅子”、“紅包”……采訪萬寶(左圖)時,他不時地說出幾句很地道的中國話。在中國工作了15年,他已經在中國度過了11個春節,在青島,這是他過的第4個新年了。
“今年可以放鞭炮了,很熱鬧,我喜歡這種氣氛,讓人興奮、愉快。”萬寶高興地告訴記者。年三十晚上,到酒店吃年夜飯的客人特別多,宴會廳、中餐廳、西餐廳全部客滿,他挨個酒桌給客人拜年,還和客人一起放鞭炮,一直忙到晚上10時。第二天早晨8時18分,他又和酒店的舞獅隊在大堂里“鬧”起來,給客人拜年,還給加班的員工分發紅包,祝福他們新年快樂。
春節7天,他仍然和往常一樣,每天都要到酒店的每個部門串,當然,除了檢查工作,他沒有忘記用中國話向大家問候一聲:“過年好!”
本報記者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