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四方區海倫街道都昌社區居民張麗美一家來說,猴年春節特別值得慶賀。因為春節前不久,他們一家高高興興地搬進了新居。
張麗美今年42歲,與15歲的女兒孫春花都是三級智障殘疾人,丈夫孫善集戶口不在當地,身體也不好。全家人沒有任何經濟收入,每月靠最低生活保障金過日子。
前幾年,張麗美一家因為沒有房子而一直住在安達路一間臨時搭建的簡陋倉房里。倉房夏天熱,冬天冷。可是,對她們而言,有個棲身之所就已經滿足了。
但她們所在的都昌路社區沒有忘記她們。長期以來,居委會的社區工作者和都昌路社區第三黨支部的王蘭香書記給予她們極大的關注。居委會主任矯淑珍說,張麗美一家的住房問題成了居委會一班人的心病。去年12月,居委會經過多方協調,幫助張麗美一家向市住宅發展中心遞交了城鎮低收入居民家庭住房保障申請,為她們申請到了住房保障補助金。從居委會到瞿塘峽路上的市住宅發展中心,一個來回需要一個半小時。為了能讓張麗美一家在新年之前住進新居,居委會副主任滕敏跑了三四趟。
有了補助金之后,大家又四處物色房子,為張麗美一家找到一處住房。元旦剛過,社區工作者和6名特困義工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將房子里里外外打掃了一遍。他們油漆了門窗,粉刷了墻壁,安裝了上下水、電燈、煤爐,添置了桌椅床櫥等家具,為張麗美布置了一個溫馨的家。
在張麗美并不寬敞的家中,社區工作者們叮囑她們要注意保持家里的衛生,生煤爐時注意通風等生活細節。孫善集拿出一大包炒花生和一托盤水果,張羅著讓大家吃,張麗美也用簡單但真誠地語言表達著內心的喜悅與感激。
外面寒風陣陣,室內溫暖如春。對于失去生活能力的殘疾人家庭來說,來自各級政府和社會的關愛是生活中唯一的支持。剛搬進新居時,滕敏買來了兩床新棉被送到家里,王蘭香從家里找來床單和枕頭,矯淑珍送來茶具……在張麗美家中,幾乎所有的生活用品都來自社區和熱心人的捐贈。而社區大家庭的愛心就在這樣一個特殊家庭中涌動著。
據社區居委會主任矯淑珍介紹,張麗美家每月享受低保金690元。區殘聯還對張麗美和女兒每人每月補貼50元。去年四方區內享受低保、無醫保的家庭每年享受慈善醫療救助金300元。逢年過節,民政、殘聯等部門以及街道社區還要贈送慰問品。前幾天,有關部門還給她家送來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
現在張麗美一家衣食無憂。幾乎每天都有社區的同志來她家幫她料理家務。滕敏與她家是鄰居,承擔了打理這一家人日常的生活支出的任務,還為張麗美建立了一本賬,小到買個針頭線腦也一筆筆清楚地記上。滕敏說,這個賬其實從十幾年前就建起來了,一直沒有間斷過。“將張美麗一家人的生活安排好,這是政府和社會給我們居委會干部的責任。”她說。
愛心就像接力棒,從政府到社區,從居委會干部到退休的職工黨員,人們無私地傳遞著對弱勢群體的關愛。本報記者姜慧麗本報通訊員李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