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一凡,目前島城心外科最優秀的“尖刀”之一,法國留學博士,2003年青島市勞模,2003年提名青島十大杰出青年……這些光環,不禁令人敬畏。好多次打電話過去,得到的答復都是“池主任在手術室”,或者“池主任正忙著搶救”,終于“逮”到他本人了,約定采訪時間是中午11點半,擠在吃午飯的時間。池一凡有一雙標準的外科醫生的手:干凈、修長,與人握手時非常有力。就是這雙手,自從池一凡2000年回國后,成功地挽回了數百人的生命。
用實力說話
市立醫院在2000年成立心外科前,全年僅做13例心處科手術;而池一凡到來后的雷厲風行,使得手術數量直線上升,2003年全年實施了143例手術,僅憑這組數字,新生的市立醫院心外科,就已躋身島城一流心外科行列。而這其中,還包括了32例冠狀動脈搭橋術(10例危重)、39例心臟瓣膜置換手術、7例大血管手術等……翻看手術內容,赫然有“70歲以上生物瓣膜置換2例,左室舒張末徑超過80mm重癥瓣膜病例8例,馬凡氏綜合癥手術無一死亡,瓣膜置換無一死亡等”,為什么要頻頻挑戰這些難度極高的手術?難道不怕擔風險嗎?面對常人的疑問,池一凡從容而堅定的回答道,第一,是有技術做基礎,證明這些手術我們可以做,也有信心做;第二,相對來說這些手術風險確實大,但是剛起步的科室,也只有勇于向困難挑戰,才能真正立得住腳啊!”累人的手術,累心的科室建設,讓池一凡過早地兩鬢泛白了。
替病人著想
“到市立醫院做心臟手術花錢比較少啊。”這段時間,不少心臟病的病友們在傳遞著這樣一個信息。是啊,在2002年市衛生局公布的心外科病種手術費用時,市立醫院心外科的手術費用是最低的!“只有既給病人治好病,又替病人省錢,才能得到病人的認可。”這是池一凡一直同科內同事強調的,也是他一直堅持在做的。對于那些經濟條件比較差的病人,能使用國產瓣膜的,絕不給他用昂貴的進口瓣膜;能使用普通抗生素的,絕不使用進口抗生素……手術成功了,費用也降下來了,于是,患者本身成了活廣告,好名聲也自此傳了開來。
有主刀如池一凡,是患者的幸事;有師長如池一凡,是學生的運氣;我們的社會有醫生如池一凡,至少可以相信,醫患之間,還是真心相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