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近了,喝酒的機會多了。喝酒,本是高興之事,交際應酬、歡度節日之時,就更是加深感情、渲染幸福的潤滑劑、增加交流的觸媒。凡事都有度。酒是好東西,適當地飲用有利健康,如果過頭了,就會適得其反。
飯有飯量,酒有酒量。每個人對酒精的承受能力不一樣,喝酒的數量也不一樣。如果宴席之間,主客能各隨其便,量力而行,那該是多么溫馨的氣氛。干嗎非要強人所難,共飲同干。干嗎非得喝得酩酊大醉,進而或胡說八道,或尋釁滋事,或“一吐為快”,甚至喝出人命。或曰:“不勸酒就顯得不熱情!”這只是一種借口,一種為陋俗舊風作辯護的托詞。真正的熱情應該是表現在隨客人心愿,叫客人滿意,而不僅僅表現在勸酒上。或曰:“不勸酒顯示不出青島人豪爽,實在!”如果只有勸酒才能顯示青島人的豪爽實在,那么這種豪爽實在確實要大打折扣了。
宴飲不勸酒,這是文明。為什么非要執迷不悟,將勸酒進行到底呢?社會的發展,在于最大限度地尊重人的個性。勸酒,是強人所難,是違人心愿,是逼人出丑,是叫人自殘……酒浪費了,卻起到了壞作用,這不是傻子才做的事嘛!因此,勸酒陋習當改,而且應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作者:張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