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生曾長期擔任青島內燃機廠質量檢查科科長。自從1998年擔任安順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以來,他就拿出在工廠檢查產品質量的勁頭,從每一個環節入手,逐一化解著社區里大大小小的糾紛和矛盾。
他說,產品質量出了問題,就要認真檢查從原材料進廠到裝配出廠的整個過程。要維護一方平安,更要從源頭抓起,從小事做起,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之中。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社區”這臺大機器不出現問題。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兩年來,他和社區調委會的其它同志共調解各類重大民間糾紛13起,將矛盾和糾紛成功地化解在基層。安順社區沒有發生一起越級上訪事件,也沒有刑事案件發生。
2003年9月份,鞍山五路一座居民樓廁所漏水。二樓廁所冒溢,一樓要打傘上廁所。兩家為此發生糾紛,甚至要拳頭相向。為了徹底查清廁所冒溢的原因,勸阻兩家人的爭吵,王德生先后跑了七趟,終于順利地解決了問題。
在調解工作中,王德生有一個體會:調解,并不意味著和稀泥;人民調解員也絕不是“和事佬”。調解,更重要的是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否則只能是短時間內掩蓋了矛盾。
人民調解制度被西方學者譽為司法制度中的“東方之花”,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糾紛解決制度。而這株美麗的“東方之花”常開不敗,正是因為有了像王德生這樣工作在普通崗位上的調解工作者,他們不計報酬、任勞任怨地為調解基層矛盾和糾紛而默默無聞地奉獻著,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古道熱腸、耐心細致,也才有了我們社會大家庭的和睦與穩定。本報記者姜慧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