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人先生,讀了1月7日沁菁的《爸爸回家吧!》一文,很為沁菁的懂事所感動,同時心中也有一種莫名悲哀,作為父親的,為何不能體諒一下兒子的心情呢?
有道是“清官難斷家務(wù)案”,原因就是每一個他家庭都有扯不斷的親情,重不是輕也不是。我不清楚沁菁的爸爸什么原因不愿回家,至少是他心中有解不開的結(jié)。而且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還有一份固執(zhí),也許一下子想不通。沁菁不要太著急。另外,我覺得沁菁應(yīng)找自己的奶奶或者姑姑談一談,求得理解,從而化解矛盾,讓她們?nèi)プ霭职值墓ぷ鳎瑫线m一些。家庭的矛盾有時就是家庭成員之間看法不同,完全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但如果處理不當(dāng),反而會將小事“化”大。
其實,我也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年輕時,我爸爸總覺得爺爺奶奶家的人才是親人,如果她們說媽媽不好,爸爸也會認(rèn)為媽媽做的不對。尤其是姑姑最小,姑姑的觀點直接影響著爸爸的態(tài)度。但是,盡管媽媽與姑姑關(guān)系不是很好,但媽媽卻一直教育我們要尊敬姑姑,大人們的事與孩子無關(guān)。后來因為另一件事,爸爸和姑姑僵了,爸爸說什么也不理姑姑。媽媽說,這個世界上爸爸的親戚只剩下姑姑了,爸爸卻為了與家里不相干的人,與姑姑鬧矛盾,真不應(yīng)該。但爸爸也是不聽勸,我想只有時間來消融矛盾了。
我理解沁菁的心情,也真心希望沁菁的爸爸能看到兒子的文章,能早日回家與親人團聚。自己的身體不好,年齡也大了,不要在外漂泊。我想,即使是一個漂泊的人,也渴望有一個家的歸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