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穩定社會的政治任務來抓,采取政策保障、重點扶持、計劃安置、定向培訓和優先上崗等措施,積極做好安置工作。我市還實行有償轉讓、帶資安置、自謀職業等多種形式,積極拓寬安置渠道。在對軍轉干部實行“雙考”安置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城鎮義務兵“雙考”安置新辦法,做到公平競爭、量才錄用。2000年以來我市共接收安置軍轉干部3569人、城鎮退伍士兵7000余名。
三
在軍營采訪時,記者常被告知:我們的訓練場是地方出資援建的;俱樂部的音響設備是地方贈送的;科技擁軍電腦學校的微機和教學設施是地方政府配發的;部隊吃水、用電開支地方給予照顧和減免……
在城陽區上馬街道辦事處青島警備區副食品基地,警備區副政委于發林告訴記者:“上馬街道辦事處的南程村1997年6月無償劃出50多畝地,給我們建立了副食品基地,村里和農民朋友每年大約損失4萬多元。多年來當地政府和群眾不僅毫無怨言,而且還和部隊建立了軍民共建關系,每年春節村支書徐善龍都會送來鞭炮和春聯,與部隊官兵一起過年。從這個普通農村干部身上,我們感覺到,青島的雙擁工作確實立意高、落點實,全市都重視,全年無淡季。”
駐青部隊“菜籃子”建設已納入全市總體規劃,6年來我市為部隊“菜籃子”工程投資1300萬元,幫助部隊建立和完善了多個蔬菜基地。市交通局始終把國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放在絕對優先位置,幾年來先后投資5000多萬元,為部隊修了11條擁軍路,長達300公里。目前,島城現役士兵全部免費乘坐公交車;去年9月,我市50個旅游景點實行了對現役軍人、革命傷殘軍人免費或優惠開放;市政府5年撥專款105萬元,為基層部隊贈訂報紙。為支持部隊科技大練兵活動,全市各部門先后投入640多萬元,向基層連隊贈送微機等電教設備1510臺(套),贈送書籍36萬冊,為部隊建立了20所科技擁軍電腦學校和3所外語學校,開辦了30多個專業培訓班。
四
軍地之間互辦實事在我市已蔚然成風。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軍人;哪里最艱苦,哪里就能看到軍人—————
近年來,駐青部隊先后支援地方工程建設190多項,參加社會公益活動120多次,特別是在前灣港三期炸礁工程、海泊河清淤工程、嶗山公路等重點工程建設中,部隊作出了突出貢獻;在申奧和創城工作中,部隊先后投入15萬個勞動日,清理垃圾500余噸,植樹20多萬棵,綠化草地20多萬平方米;在扶貧幫困活動中,駐青部隊與870個貧困村、貧困戶建立了幫扶對子,先后向貧困地區捐款127.4萬元,捐獻衣物4.87萬件,向貧困地區小學捐贈電腦66臺;各部隊先后派出兵力2萬多人次,艦船車輛400多艘(臺)次,參加搶險救災650次,搶救國家和集體財產數億元,搶救遇難群眾3000多人……
全民關心國防建設,軍隊支持地方建設———貫穿于新時期軍民關系的這一主旋律,在我市奏出一曲催人奮進的時代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