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江蘇頻道南京1月9日電
幾十年一貫制的公立醫院“一統天下”局面在江蘇已逐漸打破,民資、外資已紛紛開始滲透到了全省醫療領域。
據了解,江蘇目前個體私營醫療機構已發展到3736家,約占全省醫療機構總數的23%;床位數1.4萬張,占病床總數的近8%。全省已有6所中外合資合作醫院經國家批準立項,另有一些中外合資合作醫院正在審批中。專業人士介紹說,全省13家地級市將只保留1-2家綜合性醫院和1家中醫院,各縣(市)辦好1所綜合性醫院和1所中醫院,鼓勵民營及外資進入醫療市場,并允許吸納民資和外資參與公立醫院的合作。這意味著非公醫療機構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
在此之前,公立醫療機構在城鄉始終是“皇帝女兒不愁稼”,一些醫院自我發展能力不足、依賴性強。對此,江蘇省積極進行醫療體制方面的改革,收縮公立醫療,鼓勵民資、外資進行醫療領域。政府興辦的醫療機構僅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代表區域內醫療發展水平的綜合性醫院和中醫院,以及具有社會公益性質、市場作用相對較弱的傳染病和精神病防治機構、婦幼保健機構、急救醫療機構、采供血機構;另一部分則是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這兩部分機構發揮主導基本醫療服務、調控服務市場、平抑服務價格的功能。除此之外的醫療機構則通過多種形式重組或改制。
江蘇省衛生廳有關人士介紹,對于政府繼續興辦的醫院,在規范政府投入的基礎上,允許吸納民資和外資參與合作建設,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探索組建以資產為紐帶的區域性醫療集團,把一部分繼續由政府興辦的醫療機構做大做強,擴大優質資源的受益面。對于明確不再由政府興辦的醫院,江蘇鼓勵各地進行改革試點,吸納社會資本進行改造,從中退出全部或部分國有資產。改制形式可以形式多樣,但要注意完善配套政策,妥善處理好現有人員身份置換等問題。
盡管非公醫療機構近年來已有所發展,但所占比重仍然較小,不能形成對公立醫療機構的有力競爭。江蘇省將在完善監管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制定優惠扶持政策,鼓勵、支持、引導民間資本、境外資本興辦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形式的醫療機構,促進醫療機構布局和所有制結構調整。
作者: 記者 朱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