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2年,李東生大學畢業到TCL集團的前身TTK公司做技術員,當時他最大的愿望是“當一名車間主任”;2002年,李東生在獲選CCTV十大經濟風云人物時說,他最大的愿望是將TCL創建成世界級的企業。
2003年,李東生幸運地做到了。盡管,這世界級的企業相對來說還只是個雛形。
2003年,TCL收購樂華品牌,成為國內唯一一個同時運作兩個品牌的彩電企業;2003年,TCL集團整體上市,既解決了融資問題,又解決了經理人激勵問題;2003年,TCL與法國湯姆遜公司合資,成立全球最大的彩電制造企業;2003年,TCL手機銷售額和利潤額均做到國產手機第一名。
李東生率領的TCL在2003年中國電子工業史上真的是處處留痕。
其實,無論做彩電、手機還是電腦,李東生都是后來者,奇怪的是他都能夠后來居上。
走出去是遲早的事
1999年,TCL啟動越南市場,迄今在當地已占有14%的份額,僅次于索尼。其后,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中國香港遍地開花,李東生對東南亞一役的評語是:基本成功。
在東南亞市場小有斬獲后,李東生又嘗試著把成功模式克隆到歐洲、日本、美國去。TCL通過在美國的控股公司蓮花太平洋全資收購了美國高威達公司,試圖通過這個老品牌進入美國市場。2002年,TCL集團以820萬歐元的價格并購德國老牌彩電企業施耐德公司。2003年,TCL與法國湯姆遜公司合資,成立了全球最大的彩電制造企業。
李東生的所作所為招致了美林集團中國區主席劉二飛毫不留情地當面質疑:TCL國際化走得太快,成功幾率不大。其實,在TCL內部,反對之聲也一直未曾停歇。
李東生認為:“TCL走出去和索尼、松下、LG、三星競爭,風險很大,實力不足。但如果等到實力壯大起來可以競爭的時候,時機也就沒有了。”
讓TCL成為一個國際化企業,是李東生心中泯滅不去的夢想。不過,李東生依然保持著足夠的清醒,他不認為TCL已經真正具有了一個跨國公司的競爭力,他說:“我們正在建立這個競爭力。我不認為TCL是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TCL產品結構中真正自有品牌的比例接近30%,70%多還是供應鏈制造商的角色,TCL的角色轉換還沒有完成!
用改制鋪好最后一公里
產權問題在當今中國依然醒目。改制,這個讓中國大多數國企掌門人如履薄冰的字眼被李東生拿捏得干凈利落。通過改制,李東生與其團隊合法分享了TCL集團5年來增量資產的25%,總價值4億元。
李東生用一個“悟”字來形容這種火候,“要悟到一個企業在社會中生存,必須適應這個社會的環境,要改變一個社會、改變一種文化是自不量力的。TCL的改革一是低調,二是注意規范,我們的改制雖然不能說全都找到了依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我們不違反任何規定!
2003年9月29日,TCL集團整體上市計劃獲得中國證監會批準,其“換股+公募”的發行上市方案在國內證券市場尚屬首創。TCL集團整體上市方案中,除了向社會公眾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外,更令市場關注的是與公募發行同時,TCL集團將吸收合并旗下的深市上
市公司TCL通訊(000542)。集團公司吸收合并下屬上市公司,這在中國證券市場上也是第一次。
在這一方案中最大的贏家將是TCL集團及其內部職工(含高級管理層)。TCL集團的內部職工(含高級管理層)持有TCL集團較高的股份,吸收合并方案的實施將使內部職工直接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有關人士認為,“TCL集團上市表面上看是公司治理結構上的變化,實質上蘊含著政府對李東生在TCL集團搞了M
BO的進一步認可,并為高管套現鋪好最后一公里道路”。
“吸收合并是TCL資本運作中的一小步,卻是TCL邁向世界型企業的一大步,TCL將加快兼并重組步伐,做得更強更大”,李東生表示。
從1996年開始,TCL集團的擴張發展多是通過產業兼并重組來實現的。1996年、1997年TCL分別兼并陸氏彩電和新疆美樂和內蒙彩虹,2000年兼并無錫宏美,這兩年又收購了美國高威達和中山索華空調等。長期以來,TCL一直都處于一種用較少的資本金撬動較大的經營規模的局面。TCL集團的資本金到去年底不足20億元,卻用不到20億元的資本金控股了40多億的權益,實現了300多億的銷售、19億多的稅收和15億多的利潤,可見資本杠桿已被李東生運用得爐火純青。
思路開闊用人不疑
就中國彩電業進程而言,李東生和倪潤峰都是不得不說的兩個英雄。
和46歲溫和平淡的李東生截然相反,60歲的倪潤峰是個激情洋溢的暮年英雄。倪潤峰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已經功成名就,多少次都可以功成身退,但他卻豪情依舊地站在家電業的風口浪尖上,并且再次復出后誓言要打造“百年長虹”。去年5月,長虹在京推廣第四代背投電視時,倪潤峰曾豪情萬丈地說,長虹不僅要做中國彩電大王,還要做世界彩電大王,長虹要打造中國式的世界級企業。
和絕對強勢的倪潤峰相比,李東生則表現得思路開闊和腦筋靈活。他不在國內市場打轉轉,他開辟東南亞市場,他收購德國施耐德,他聯手法國湯姆遜,他也要做世界彩電大王,但他更善于借助外力。
李東生的聰明還表現在,他善于用人。毫無疑問,萬明堅是TCL集團近年來迅速躥紅的一顆“明星”,萬明堅去年為TCL取得了手機全年銷售收入82億、利潤12.7億的驕人業績。一開始,萬明堅做TCL手機,第一年就賠了2000多萬元人民幣。但是李東生沒有讓萬明堅停下來,而是讓他繼續探索,終于取得今天的成就。除了業績驕人,萬明堅的性格狂傲在業內也是遠近聞名。
李東生稱,當初用萬明堅的理由有三個:“他開會時,永遠抱著一大把手機,像個江湖行醫,到處向人推銷新型的手機;他是出于公心做決策,不怕得罪人;第三,這幾年的經營也證明了他個人的領悟力。他在經營中的一些創意,非常有創新精神,他符合我自己選擇領導的標準!
李東生溫和、中庸的性格卻使很多難題在他面前均能迎刃而解。幾乎沒有哪個企業比TCL更善于處理與地方政府的關系,它幾乎比任何國有企業都更完善地解決了股份制改造問題。在處理TCL內部矛盾,TCL與政府、社會各方面的關系上,李東生似乎擁有政治家的手腕,TCL也很少像其他中國企業那樣遭遇嚴重的信譽危機。
傾心打造彩電王國
2003年8月12日,廣州數碼樂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在廣州掛牌經營。廣州數碼樂華科技有限公司是TCL控股有限公司與南方科學城發展股份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以彩電生產、銷售為主營業務,雙方分別控股70%和30%,一期項目投資總額2.48億元人民幣。由此,TCL成為“樂華”品牌的合法擁有者。在國內市場同時運作兩個品牌,在中國彩電業這還是第一家。
當年樂華電子曾經風光一時,樂華彩電曾高居國內彩電業前五名,但是由于渠道變革過于冒進,樂華彩電銷售一落千丈,連帶售后服務兵敗如山倒,危機由彩電引發繼而波及整個集團,終于一蹶不振。
雙品牌運作對TCL是一個全新課題。數碼樂華作為TCL集團旗下的一個新生品牌,具有完全獨立的運作體系。這樣一來,TCL彩電和樂華彩電在市場上就呈現同臺競技的局面。不過,TCL集團多媒體事業部總裁趙忠堯說得好:“TCL就是在競爭中長大的,現在多了一個樂華又何妨?”
當然,因為數碼樂華與TCL集團之間的“臍帶關系”,數碼樂華與TCL彩電的關系將不僅僅是簡單的競爭關系,二者將共同成為TCL多媒體制造平臺、研發平臺、物流平臺、服務平臺的“客戶”。樂華將和飛利浦、松下彩電一樣,進入TCL彩電銷售管理平臺,由這個平臺統一提供物流配送、財務結算、售后服務等服務;在銷售終端,因為數碼樂華和TCL分屬不同的品牌,經銷商和售點則可能不盡相同。
在并購樂華品牌的同時,李東生發布了TCL集團的“龍虎計劃”:創建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企業,2010年銷售收入突破1500億元。多媒體電子、移
動通訊終端產業在三到五年時間進入世界前五強,龍騰四海;家電、信息、電工、文化產業領域,用三到五年時間,進入國內一流企業行列,虎躍神州。
“龍虎計劃”剛剛發布不到3個月,李東生就用33%的股權換來了他的彩電王國。2003年11月4日,TCL集團與法國湯姆遜公司在廣州舉行彩電業務合并重組簽約儀式。新的合資公司TCL-湯姆遜電子公司年總銷量1800萬臺,2002年全球彩電冠軍三星的銷售業績是1300萬臺,新公司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彩電供應商。雙方合并重組的總資產規模超過4.5億歐元。
李東生說,這次合并重組提前實現了TCL進入多媒體電子設備全球市場前5強的目標。
此舉將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中國彩電業?
創維集團董事長黃宏生說:“我并不擔心TCL與湯姆遜結盟后利用其規模優勢改變中國乃至世界的彩電產業格局!秉S宏生表示,此次結盟就像平原里兩塊土地合并,一塊在東面,一塊在西面,合并后田是多了,綠油油的一片,但對原有彩電格局影響不會太大。
康佳集團負責彩電業務的一位高層人士也表示,此次TCL、湯姆遜的合作主要在資本層面,對實質業務不會有影響。
英國《金融時報》評價說,“盡管TCL在海外鮮為人知,但它并不隱藏自己在全球擴張的雄心”。該報認為,為在國外“打響名氣”,TCL在尋求國際合作上進行了“探索”。
對于TCL而言,此次合資無疑將大大加快TCL彩電產業國際化的進程。如果單靠TCL一己力量,可能還需要奮斗若干年。
與湯姆遜達成合資協議還將有助于TCL在法律和市場規則方面避開反傾銷的大棒,從而在歐美市場占據更多份額。有消息還稱,和湯姆遜的合資協議剛剛簽訂,李東生就投入了另外一場談判中,據稱對手是日本一家“在數字電視方面頗有建樹”的企業,雙方正在秘密地進行并購談判。TCL將繼續通過并購擴張以及進入新的產業領域來構筑它的“帝國夢想”。
回顧過去一年來TCL走過的道路,李東生說:“我認為自己基本稱職。”
“車間主任”李東生
李東生,1957年7月出生,1982年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無線電系。歷任惠州市TTK家庭電器有限公司技術員、業務員、業務經理,惠陽地區電子工業總公司駐香港辦事處業務經理,TCL通訊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惠州市工業發展總公司發展部部長,惠州市電子通訊工業總公司副總經理,TCL電子集團公司總經理,F任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黨委書記。
自擔任TCL集團總裁以來,李東生成功地運用科學的經營管理方式,結合資本運營戰略和品牌推廣戰略,利用外資打自己的品牌,使企業持續高速成長,將一個國家沒有投入一分錢資本金的地方小企業運作成中國電子信息工業前五強,并在國內電子業率先建立起了一個遍布全國的營銷網絡。目前TCL已成為全國知名品牌,品牌價值達187.69億元。李東生2000年被評為全國勞模。2002年入選為黨的十六大代表。2002年12月當選“2002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和獲得唯一的年度創新獎。2003年1月當選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2003年4月獲得由全球并購研究中心、中國企業并購交易網和《英才》雜志等機構評選的“2002年度中國十大并購人物”。
李東生的目標是:創建世界級的中國企業。 本報記者綦書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