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市勞動保障部門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去年,我市立足于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就業機制,不斷強化各級政府的責任,加大就業政策落實力度,完善就業服務體系,有力促進了下崗失業人員就業與再就業。去年一年,全市通過各種渠道實現就業11.2萬人,同比增長62.7%,創歷史最高水平,城鎮登記失業率3.75%,保持了城鎮就業形勢的基本穩定。
堅持構建城鎮促進就業體系,全面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去年,市委、市政府在業已出臺的促進就業30條政策和28個配套文件的基礎上,建立了由六大體系構成的具有青島特色的促進就業體系;預算安排促進就業資金1.8億元;累計發放《再就業優惠證》4.4萬個;如期啟動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全面落實吸納就業、開發崗位、自謀職業、技能培訓等各項政策;撥付各類促進就業資金補貼7292萬元。
堅持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相結合,發展經濟拉動就業。去年,我市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保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在此背景下,我市把第三產業、非公有制經濟作為擴大就業的主攻方向,實現了勞動力的產業轉移。去年,我市第二產業吸納就業26597人,同比增長62.1%,占就業總量的23.7%;第三產業吸納就業85313人,同比增長63.1%,占就業總量的76.1%;非公有制經濟吸納就業91406人,同比增長70.2%,占就業總量的81.5%,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
堅持市場導向就業機制,完善就業服務網絡。目前,全市已建立了3個市級職業介紹中心,12個區級職業介紹機構,批準開辦了67個社會職業介紹機構,建成了覆蓋全市公共職業介紹網點的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
堅持重點幫扶,完善困難群體就業幫扶機制。按照救濟與就業、培訓與就業相結合的原則和生活保障向就業保障轉變的思路,去年我市繼續實施邊勞動、邊參加技能培訓、邊尋找崗位的過渡性就業工程,共開發過渡性就業崗位7300多個,累計安置6628人。去年,全市3.11萬名有求職要求的就業困難群體有2.73萬人實現就業,安置率達到87.8%。
堅持發展靈活就業,拓寬就業渠道。去年,我市共開發各類政策扶持性崗位1.9萬個,安置1.7萬人就業;先后舉辦兩次大型再就業援助項目征集推介活動,推介展示項目174個,幫助260多人實現創業,帶動就業1000多人。去年全市實現就業的11.2萬人中,非正規、非全日制等靈活就業3.4萬人,自謀職業8700人,分別占就業總量的30%和7.8%。(本報記者林剛本報通訊員孫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