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知道,像耳環這種司空見慣的飾物居然能夠講述這么多有趣的故事;我們也不曾考慮,為什么當代時髦青年會以遠古野蠻人的順從態度自愿接受體罰:刺穿自己的耳垂、鼻子、眉毛
、舌頭、嘴唇、肚臍和身體所有可以裝飾的部位。現在世界上所流行的飾物中只有耳環要求人們做出這樣的自我犧牲。人們在自己的肉體上穿窟窿只是為了實現一個簡單的愿望,在這個古怪的舉動中交織著順應時髦、釋放野性,把自己對美的追求串成密碼傳遞的種種念頭。
求石/編譯
耳環起源于辟邪
想讓自己身體變形的念頭從創世時起就一直縈繞于人們的心頭。可見,人們對于自然美是不滿足的。于是,千方百計借助修飾來打扮自己――從簡單的化妝到精致的珠寶,使形體每日臻完美。
不過,對于人類愚鈍的遠祖,佩戴各種各樣的動物牙齒、植物果實以及加工過的木石,則主要是為了免遭天災和妖魔的暗算。同時,飾品還使人有別于動物,有別于其他部族。人們在裝飾自己的過程中漸漸擺脫原始的野性,塑造了獨特的文化環境。耳環在人類發展的各個時期各個地方都被認為是具有象征意義的。在古羅馬,耳環標示著奴隸的身份――通常擔任拉車工作的努米底亞人;宮廷丑角則在左耳朵里戴一只耳環;海盜在耳朵上戴長長的大耳環,希望以次博取上蒼的庇護。幾乎來自世界各個國家的航海者自古以來就喜歡在橫渡赤道時掛一只新耳環。吉卜賽人把耳環掛在繼上一個孩子夭折之后誕生的兒子的耳垂上。哥薩克人把氏族密碼放進佩戴的耳環:左耳戴耳環是家庭中最后一個孩子;右耳戴耳環是家族中最后一個孩子。按照哥薩克人家庭高于一切的傳統,首領在戰爭中應當保護這些人,無權派他們去冒生命危險。俄羅斯婦女為了保佑丈夫在戰爭中不受傷,也用耳環給他們做護身符。因此產生了這樣的諺語:“為了好朋友,連戴著的耳環也可以摘下來給他。”隨著歲月的流逝,耳環的許多象征意義變得模糊以至完全消失了,如今無論耳環、手鐲、珠串還是項鏈,都成為順應美飾和乖謬行為的貢品。
古代世界各民族的耳環
世界各地考古發現,耳環幾乎是古代每一個民族都特別鐘愛的飾物,而且無論男女。在古埃及陵墓中所發現的女子飾物中,耳環分為很多種,有帶墜兒和不帶墜兒的,有環狀和圈狀的。許多精巧的金屬耳環是在埃塞俄比亞發現的,那里的女人最常用的飾物就是環狀帶珊瑚石、金屬和石頭墜兒的耳環。在亞述利亞達官貴人身上,各種不同形狀的貴重耳環是男女華服必不可少的裝飾物。遐邇聞名的腓尼基人則被公認為古代世界上最好的制造首飾的大師。他們留下了大量的鑲有石雕的金銀戒指和各種花式的金銀耳環。
印度人是特別喜歡飾品的民族。當代印度人的耳環看起來就像古印度出土的文物一樣。在希臘、小亞細亞、意大利找到過鑲有大量鉆石和珍珠墜子的金銀耳環。在古希臘,佩戴首飾的基本都是女人,她們戴的是水珠狀耳環,有時戴珍珠、金銀環做的墜子。羅馬人的首飾要花哨得多,打開通往東方的航線之后,羅馬人迷戀上了珍珠和印度寶石。皇帝的嬪妃們佩帶鑲有祖母綠和珍珠的精美耳環,平民也力求用珍珠來修飾自己。經典的古希臘羅馬文化產生了精美的耳飾,后來它們被歐洲人當作制作首飾的范例。戴耳環的習俗就這樣一代代傳了下來。在中世紀的歐洲,耳環是很時髦的飾物,上流社會的女人和男人都會佩戴它。耳環也是古斯拉夫人、哈扎爾人、芬蘭人和諾曼人最喜愛的飾品。在古俄羅斯,各種年齡的女人都喜愛佩帶耳環,小女孩只要一開始走路,母親就會替她刺穿耳朵,給她戴上耳環或耳圈。這一習俗同樣保留在貴族和平民身上,區別僅在于用來制作耳環的原料。貴重的珠寶首飾一直是衡量財富的尺度,在古俄羅斯,耳環,特別是鑲有寶石的耳環,除了美學功能之外,還充當辟邪物、護身符,它會給主人帶來成功、健康和各種各樣的好處。在諾夫哥羅德,最耀眼的耳環是捕鴿鷹――仿鳥形的大型銀耳環,兩面飾有圖案,有的鑲有琺瑯,裝飾珍珠、祖母綠、寶石或鑲有銀珠子的玻璃。俄羅斯北方生產澆鑄的銀耳環。莫斯科生產配有經琢磨的小球墜兒的半月型金耳環。十七世紀的一些文獻中提到過“帽子耳環”――別在帽子上的首飾。整個十八世紀流行的是戴一只或幾只方形或梯形石頭墜兒的耳環。十八世紀下半葉流行的是花結耳環、用珍珠做成的葡萄狀耳環。
身體各部位的“耳環”
許多世紀以來,一些原始民族對飾物的需求比對衣服的需求更強烈。在他們眼里,飾物至今仍起著象征物、典禮用品的作用,并被當作能使普通人變成超人具有魔力的法寶。眾多的成年儀式都附有十分痛苦的過程――改變身體的各部分、切除肉體,其中包括刺穿鼻、唇、耳等部位。
非洲人的成年儀式,巴布亞人、印第安人的祭祀儀式,撒多馬佐希斯特人的宗教儀式都把在人體上穿孔作為一種標記。上世紀七十年代,英國的朋克分子開始做令世人感到惱火的穿孔術――從普通的耳環到佩針和刮臉刀片刺入耳朵、面頰、嘴唇、眉毛。在印度、北非,流行把耳環戴在鼻孔上。戴在鼻孔上的不僅有普通的耳環,還有釘子、木棒和鑲有寶石的首飾。亞馬孫和新幾內亞的民族會刺穿鼻隔膜,并在結疤時往里面裝上一只環。會引起變形的唇飾――薄片、塞子、木棒在目前許多原始民族里也是特別普及的。刺穿眉毛是不久以前的發明,也是在傷口愈合時往眉毛里裝入一只環,然后再用形狀較為復雜的帶墜兒的飾物替換它。刺穿肚臍在當代姑娘身上成了非常時髦的事,特別是在模特兒和流行女歌星開始穿著露臍裝亮相在公眾面前之后。肚臍通常是用半環、整環或其他飾物“標出”的,例如動物的形體或黃道十二宮的符號。
皇后的珠寶
有關克婁巴特拉女王的傳說描述了女王舉辦的豪華宴會。應邀赴宴的羅馬統帥安東尼對女王的華麗服飾和奢侈的宮殿感到極為驚訝。克婁巴特拉從耳朵上取下一只非常珍貴帶有墜子的梨型大珍珠耳環,順手扔入盛有葡萄酒的大酒杯里,等到杯中的珍珠融化后,她便一口喝干了,以此顯示她對財富毫不在意的態度。
好萊塢影星伊麗莎白?泰勒扮演過埃及艷后,她從自己扮演的角色身上“繼承”到了對珍寶的帝王式的癖好。不久前,在索思比慈善拍賣會上,泰勒展出了自己的珠寶收藏品。這些珠寶(包括大量的耳環)不僅價值高昂,而且還是一部講述這位女明星的輝煌過程、眾多的男人和多次婚姻的完整小說。從與尼克?希爾頓曇花一現的結合,泰勒得到了著名的阿佩爾珠寶首飾公司的戒指和帶鉆石墜子的耳環;從與制片人邁克爾?托德的婚姻中,以及對死于空難的邁克爾的一種紀念,泰勒留下了丈夫為女兒誕生送給她的一套藍寶石首飾、一條寶石項鏈和一對向日葵形狀的黃寶石耳環。在她人生中最難忘的人乃是理查德?巴頓――好萊塢影星,在《埃及艷后》中扮演安東尼。在占有了理查德的心之后,泰勒成了歐美高級首飾大師藝術作品的令人震驚的占有者。她的收藏品中迅速出現了大量珍奇的瑰寶:拉?彼列格里娜珍珠、克魯帕鉆石、出自卡蒂埃大師之手的那顆為紀念明星夫婦而命名的泰勒―巴頓鉆石。
現代生活中的耳環
耳環像其他首飾一樣,屬于人類文化的符號體系。它會鮮明地表現出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文化水平、審美觀和生活態度。所以,在現代生活中,選擇耳環的式樣和質材要與自己的臉、眼、耳型和諧搭配,還要考慮衣服的式樣、季節和環境。
婦女平常佩戴的耳環不需要太大、太笨重、太鮮艷,但應該雅致和別具一格;晚上,尤其是出席社交活動,則可以佩帶造型新奇、做工精致、價值珍貴的耳環。如果耳環不是用貴重金屬制作的,那么最好是成套地佩帶。無論時尚多么標新立異,經典的耳環式樣永遠是美貌女人身上一個華麗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