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1月4日專電
國內職稱國際不承認、學術評價泛行政化……我國人才評價工作中存在的種種弊端有望逐步改變。人才工作決定提出,要“建立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科學的社會化的人才評價機制”。權威專家指出,這將是我國人才評價機制的重大突破。
專家指出,建立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人才評價機制,重在確立標準、改革方式和完善科學的評價手段。首先要從規范職位分類與職業標準入手,建立以業績為核心,由品德、知識、能力等要素構成的各類人才評價指標體系。必須針對不同的行業特點、不同的職位和職業要求,制定出分類分層的人才評價序列。其次,要改革人才評價方式。必須改變計劃經濟時期那種單一評價主體的人才評價方法,發揮社會化的人才評價機構作用,增加透明度和群眾參與程度,確立相互有所區別的評價主體和各有側重的評價方法。再次,要堅持把我國的考核方法與國外人才測評技術有機結合起來,大力開發應用各種現代人才測評技術,著重在研究定型和成熟運用各種現代測評技術方法上下功夫,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符合現代人才特點的測評方法體系。
“三大能力”成人才培養重點
針對我國目前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較弱的現狀,我國今后將把這“三大能力”作為人才培養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
我國人才培養存在基礎教育薄弱、高等教育供給不足、投入力度嚴重不足等問題。有鑒于此,專家指出,創新能力是人才資源能力建設的關鍵要素,是能力建設中的首要任務。今后我國必須積極構建國民教育體系與終身教育體系,創建學習型社會。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實現我國人才資源開發層次的戰略提升。
加快建設若干高水平大學
通過重點建設提高我國高等教育整體水平,是我國黨和政府的一貫方針。人才工作決定明確指出,要加快建設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一批高水平大學與重點學科。專家指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一要走跨越式的發展之路;二要堅持和發展自己的特色,避免“攤大餅”的現象發生;三要“對癥治療”,即針對目前本校的特色和與世界一流大學存在的差距,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四要進一步對外開放,在開放中提高自身水平,在開放中擴大影響。
評價專業技術人才注重社會認可
人才評價是做好人才培養、吸引和使用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我國專業技術人才評價今后將進一步注重社會和業內認可,從而開創專業技術人才評價的新局面。
專業技術人才的評價工作要得到社會和業內的認可,要注意把握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評價工作要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評價工作的指導思想、手段、方法、內容和程序要根據發展的需要不斷創新完善。二是評價工作要能客觀反映專業技術人才業績成果的社會價值。三是要強調評價工作的專業化。四是評價工作要為形成高質量的行業、專業人才梯隊服務。
國家對非公組織人才將一視同仁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匯集了大量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才工作決定強調,要“重視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人才工作”。
權威專家指出,切實做好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務是: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在政治上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人才一視同仁;消除障礙,營造環境,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人才的成長和發揮作用提供良好條件;健全機制,加強立法,逐步完善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人才的服務和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