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年元月5日開始,與中文中“雁過拔毛”的成語對仗,美國政府正式實施“人過留痕”的入境管理新舉措。入境者所留下的,是所謂“生物測定學”痕跡。
自此,全球絕大多數國家的國民進入美國時,將由美國官員提取指紋、拍攝面部照片,留作美國政府出于反恐怖目的建立的檔案。
2300萬人次受累
據估計,單純在2004年,就會有大約2300萬人次在全美國115座國際機場受到這種新舉措的影響。這一舉措的適用范圍,是所屬國民必須持美國使館核發簽證才能入境的國家。對于國民可以免簽證在美國作短期旅游或商務旅行的27個國家,美國政府網開一面,至少暫時不予相同對待。
不過,即使對于歐洲國家占據多數的這27個“友邦”,美國也事先立下了“規矩”,要求它們必須從2004年年內開始,換發帶有“生物測定學”特征的護照,否則,它們的國民可能也將加入“番邦”國民之列。在這一問題上敢于與美國對抗者,如今只有巴西。新年第一天,巴西聯邦警察開始在機場提取美國人的指紋、拍攝美國人的頭像,算是一種“對等”反應。
每人15秒鐘
借助于電腦和數碼技術,美國政府國土安全部創制的這一新舉措在提取入境外國人的指紋、拍攝面部照片過程中無須使用墨水和膠片。與以前相比,掃描儀和數碼相機是入境外國人額外需要面對的一切。
國土安全部發言人金伯利•韋斯曼3日告訴法新社記者肯•德爾莫塔,包括審核護照和簽證以及問話在內,現有入境程序平均每人需要耗費60至90秒鐘,新設指紋提取和頭像拍攝程序需要10至15秒鐘。“我們將進行監測,確保這項工作不會增加(入境者的排隊)等待時間,”這名女性發言人說。如果確實造成了入境者阻塞通道的問題,各機場可自主決定如何解決。
事實上,在國土安全部的設想中,外國人出境時同樣也要留下指紋和頭像,以便與電腦檔案核對,讓美國政府掌握外國人的動向。所以,出境通道內的人流移動速度屆時也會慢下來。
只是第一階段
為了讓入境外國人留下痕跡,國土安全部耗費3.8億美元,設立了名為“美國入境者及移民身份顯示技術”的計劃。如今在機場投入實施,只能算是落實了計劃的第一階段。依照規劃,2005年12月31日以前,包括陸路和水路在內,美國的所有入境點都將毫無例外地全面實施這項計劃。
暫且不論這樣做是否能夠防范類似于“9•11”的恐怖襲擊事件,民權組織“美國公民自由聯盟”技術與自由研究項目的分管主任巴里•斯坦哈特認為,“這確實看上去像是朝著建立一個全國性登記體制邁出了一步……這是建立一個(人人)受監控社會的工具。”(新華社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