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獲悉,成都市重點研究課題《成都都市圈戰略規劃研究》已正式結題。課題組提出,成都已具備構建都市圈的可能和必要,成都都市圈層空間結構可分核心層、緊密層和松散層。到2010年,成都都市圈內(緊密層)總人口達到1600萬;經濟總量(GDP)達到5000億元,占四川省的45%以上;城市化率達到70%以上,城鎮人口占四川省域城鎮人口1/3以上,屆時,成都都市圈將跨入全國大都市圈域的行列。
規劃:構建都市圈加速擴張
課題組認為,四川現有的32個城市中,除了成都這個超大城市外,31個城市都是中小城市,形成了明顯的斷層。在主要城市中,成都城市影響力范圍最大,半徑為155經濟公里,但從輻射功能看,成都因集聚效應所形成的強大經濟能量卻未能成規模、有序地向周邊地區擴散。
以成都為中心的成都平原是四川城鎮與產業最為集中的地區,也是四川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構建成都都市圈能推動四川產業和人口的空間集聚和產業鏈、產業群體的形成,加速城市規模的擴張,增強城市間的空間聚合度,優化經濟活動的空間配置,充分發揮城市群體發展成本低、土地占用面積小、基礎設施配套好、產業結構互補性強、市場競爭力和生產集約能力高、積聚國民財富能力高的優勢。
范圍:分三層輻射6個城市
通過對都市圈內的核心城市及其他城市的經濟勢能、影響力范圍以及經濟距離的測定,課題組建議,成都都市圈的圈域范圍可劃分為三層。
□核心層為城市的實體空間地域,相當一段時間內將相對穩定在以三環路為邊界的區域內。
□緊密層以成都城心地域為中心、半徑30—50公里的地域,其空間范圍包括雙流縣、郫縣、新都區、溫江區、龍泉驛區的全部以及青白江區、新津縣、崇州市、彭州市、都江堰市的部分地域。這一圈層與成都的距離在30分鐘車程內,將是受成都輻射影響最大的區域。在都市圈的未來發展中,這一圈層與核心地域全方位的融合,達到較高程度的一體化,成為人口、產業、城鎮高度集聚的區域。
□松散層以成都城心地域為中心,以半徑50—150公里范圍內的中小城市為節點,構成都市圈的松散層。松散層中的中小城市主要包括雅安、峨眉山、樂山、眉山、簡陽、資陽、遂寧、德陽。這些中小城市通過鐵路、高速公路、高等級公路與成都相接,車程距離在一個半小時以內,與核心城市形成合理的分工協作關系。
課題組同時認為,如果僅就成都的城市輻射力以及相關城市的經濟勢能、空間可達性看,綿陽、江油、南充、內江、自貢、宜賓6個城市都在輻射范圍之內。
目標:2010年GDP達5000億
課題組認為,成都都市圈發展總體目標是:充分發揮成都市作為西部地區最具實力的區域性中心城市的作用,推動成都與周邊城鎮、區域的經濟一體化,形成以成都為中心、衛星城鎮群聚周圍的大都市圈形態。到2010年都市圈內(緊密層)總人口達到1600萬;經濟總量(GDP)達到5000億元,占四川省的45%以上;城市化率達到70%以上,城鎮人口占四川省域城鎮人口1/3以上,使成都都市圈成為四川現代產業、人口、城鎮以及國民經濟最主要的集聚地,跨入全國大都市圈域的行列。
課題組預測,未來10年,成都都市圈的經濟總量將達到全省的60%以上。 (彭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