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氣和希望中負重前行最值得看好的是鋼鐵和電力行業
基本觀點
●宏觀經濟的高速增長帶動上市公司業績回升,政策面向好的趨勢明朗,這是2004年股市趨勢轉強的基礎。
●上證指數(相關,行情)成功構筑了長達兩年半的三重底形態,明
年將步入上升趨勢,股指波動空間為1390點到1750點。
●以價值投資為主,輔以策略投資,明年股市的獲利機會將好于今年。
外部環境總體較好
1、政策面有望出現積極變化
從今年以來的政策動向看,管理層的監管和發展思路由于股市的持續低迷而有所轉變,但并沒有為了刻意救市推出任何實質性的利好舉措。
今年政策面最引人注目的動向是,“大力發展資本和其他要素市場”的提法被列入十六大的綱領性文件,顯示了高層對證券市場發展的高度重視,這一政策有望對證券市場的長遠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國資委的設立,使國有股減持與新股全流通等困擾股市的根本問題繼續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年底前國資委出臺了《關于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意見》,規定“上市公司國有股轉讓價格在不低于每股凈資產的基礎上,參考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場表現合理定價。”對流通股東來說,難免聯想到未來進行國有股減持時的定價問題。由此造成的心理壓力,市場必須找到合適的應對策略以后才有望擺脫其制約,進而完全恢復生機。
預計2004年的政策面有望出現某些積極的變化:
1)在完善和發展證券市場的問題上可能形成較為明確的政策規劃,有利于理順證券市場的發展思路,重振市場的投資信心。
2)證券法有望修改完成并獲得審議通過,不排除在資金入市限制等市場關注的問題上取得重大突破的可能性。
不過,來自政策面的壓力也不容忽視:一是無法判斷國有股減持和全流通問題的新動向;二是新股發行節奏對市場有壓力。尤其在深交所恢復新股發行以后,擴容壓力可能會對股市走強形成制約。
2、宏觀經濟形勢繼續向好
今年宏觀經濟雖然在二季度遭遇非典疫情的嚴重沖擊,仍然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全年GDP預期增長8.5%以上。鋼鐵、有色金屬、電力能源等資源和基礎材料行業受全球經濟復蘇的帶動,增長勢頭較為迅猛;汽車、房地產等對經濟帶動效應較大的行業得益于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影響,呈現快速增長勢頭。在推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增長的貢獻仍然最大,消費增長有所恢復。
得益于宏觀經濟增長速度的加快,上市公司業績得到明顯提升。據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統計,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平均凈利潤增長了31.26%,每股收益同比增幅則達到了近幾年創紀錄的22.53%。
預計2004年的經濟形勢將繼續向好,除了鋼鐵、汽車、房地產等主導行業會繼續快速增長,有更多行業將出現恢復性增長,上市公司業績有望再升。
大盤有望挑戰兩年來的高點
1、對趨勢的基本判斷:中線進入上升階段
2003年股指雖然總體運行在調整市中,但上證綜指形成了下探1300點附近后被迅速拉升走勢。因此,在趨勢的研判上,我們傾向于認為深滬股市的長期調整行情已在今年11月結束,并形成了堅實的底部形態。換言之,股市運行趨勢已經反轉,大盤中線開始進入上升階段。支持這一判斷的理由有三點:
第一,深滬股市經過較長時間的下跌,調整較為充分,平均股價最低跌破了7元,比1999年行情起點時的均價還低20%以上。初步完成了股價結構的調整,30%以上的股票即使按照國際股市的投資標準衡量,都具有較大的投資價值。
第二,機構投資者隊伍迅速壯大,并都對國內股市的投資機會和中長期趨勢看好。2003年證券投資基金繼續快速發展,社保基金積極入市,QFII正式進入國內股市,已經獲得批準的QFII有12家,投資額度達17億美元。與此同時,以莊股跳水為契機,股市原有的各種投機資金、不合規資金紛紛撤離股市。股市的資金結構發生了本質變化,管理層積極扶持的機構投資者日益成為市場的主體,成為價值投資理念的實踐者和推動者。
第三,在個股走勢分化、價值投資主導趨勢的情況下,大盤藍籌股對指數的貢獻日益顯著。在績優藍籌股市值已經超過深滬股市總市值50%以后,它們的持續走強完全有可能抵消績差股下跌的影響并帶動大盤向上。
2、滬指波動空間:1390-1750點
根據我們對1996年以來上證綜指每年漲跌情況的統計分析(見表),可以得到如下經驗性結論:
第一,股指每年波動幅度大小與當年股市的強弱呈正相關。即使在股市最低迷的2002、2003年,指數波幅也有25%,預期2004年股市不會比這兩年低迷。假設2003年股指收報在1450點,明年指數波幅將為25%,波動空間為360點。
第二,每年股市最大下跌空間取決于前一年收盤時股指的相對位置和當年股市的強弱。目前股市處于相對低位,1400點以下已經三次證明為中線的空頭陷阱,預期明年再度深幅下跌的可能性較小。預測明年最大跌幅為4%,即股指最低點在1390點;由此推算,2004年滬指高點在1750點附近。
第三,從時間上看,明年推動行情發展的主要動力仍然是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因此年報、半年報披露時間形成階段性高點的可能性較大。預期明年4月滬指將挑戰1650點,7、8月挑戰1750點,明年有可能形成兩輪較大力度的上攻行情。
價值投資輔以策略投資
1、高度重視股價結構調整趨勢,順勢而為
股價結構調整在2003年成為不可扭轉的趨勢,業績好壞真正成為決定股價的根本因素,這是價值投資理念深入人心的結果。一個奇怪的現象是,市場常常在認識上對績優股合理定價產生較大的分歧,從而在操作上對是否追漲介入績優股感到猶豫;對績差股長期下跌趨勢沒有太大分歧,卻在操作上總是持有這些股票期待反彈。
按照股價結構調整的趨勢,我們有必要對傳統的熱門板塊有一個重新的認識:
重組股:隨著殼資源價值的降低,資產重組的成本越來越高,績差股被實力機構成功重組的案例越來越少,慣常的虛假重組已經不能激發投資者的追捧欲望。而一年四次業績風險釋放,讓機構根本無法進行哪怕是中短期的運作,重組股向下的趨勢難以扭轉。
重組股操作策略:趁每次反彈的機會減倉,減少對重組股、績差股的關注。
科技股:主業的想像空間始終不能轉化為持續盈利的業績表現,使得科技股永遠停留在題材炒作上,一旦原本微薄的業績還出現明顯滑坡,投資者就會失去耐心。
科技股操作策略:有較強的板塊聯動,是大盤反彈時最為活躍的板塊之一,可階段性投機介入短線炒作。
次新股:新股定價高于老股唯一的理由就是因為新,但近兩年次新股幾乎成為重災區,股價不斷創出上市以后的新低,反映出市場已經在按照業績、市盈率等內在價值標準重新審視次新股的投資機會,顯得更為理性。
次新股操作策略:市盈率過高一定是賣出的理由。
2、從行業景氣變化中挖掘價值投資機會
市場每天都有大量的行業研究報告發表,不同行業的景氣度也在頻繁地發生變化,投資者可選擇的機會很多,但如何才能真正把握景氣變化形成的機會呢?
首先,在把握機會時應注意兩條:一是及早介入,比如對連續兩季度業績增長的股票重點關注,可以在股價上漲不多、機構甚至還在建倉過程時逢低吸納,而不是等年報已經明朗、股價沖上天才懊悔為什么沒有買;二是注意把握市場主流資金的選擇方向,避免在沒有資金關照的板塊上長久持股卻一無所獲。因為在某一階段景氣看好的行業可能太多了,機構只能選擇部分股票建倉。
其次,價值投資同樣存在風險,防范價值投資帶來的風險同樣不能掉以輕心。常見的有兩類:一是當行情已經嚴重透支未來增長潛力的時候,卻仍然看好該板塊和個股的潛力而追進,比如近期不被看好的汽車股。一是在介入以后,行業基本面出現不利的變化,比如華北制藥(相關,行情)三季度的業績表現,就是因為其主導藥品價格暴跌造成的。
再者,隨著QFII進入國內股市,外資如何評估A股市場的投資價值受到市場的關注,因此有越來越多的投資價值分析借鑒國際市場的衡量標準,如市盈率、市凈率等的國際比較、衡量公司內在價值和股價合理定位的方法等。
根據我們對行業景氣度的跟蹤結合對市場走勢的分析,2004年最值得看好的行業是鋼鐵、電力。全球經濟的復蘇對基礎生產資料的需求必將大幅增長,推動鋼鐵業景氣持續走高,各大鋼鐵企業均有擴大產能的計劃,但見效時間較慢,預計2004年該行業景氣仍將攀升,業績可望有30%以上的增長。
經濟快速增長對電力需要造成的緊張局面在2005年之前很難緩解,電力股可望依靠本身有新電廠投入使用,或收購大股東發電資產的方式大幅增加銷售收入和凈利潤。比較而言,電力股相對于鋼鐵股迄今漲幅較小,中線介入風險有限,更值得關注。
其它看好的行業是有色金屬、煤炭、電力設備、機場、海運等;2003年景氣較高但前景趨于不明朗的行業有汽車、金融、乳業、石化;2004年景氣有望回升的板塊及其龍頭股值得關注,比如航空業及南方航空(相關,行情)等。
3、把握上市公司戰略購并重組的機會
在國有企業戰略重組和外資紛紛搶灘國內各行業制高點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戰略購并重組成為公司提升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徑。2003年發生的TCL集團為了整體上市而吸收合并上市公司TCL通訊(相關,行情)(000542)、武鋼股份(相關,行情)定向增發國有法人股與向公眾增發新股相結合巨資收購集團公司全部鋼鐵資產、以及格林柯爾收購亞星客車(相關,行情)等案例無一不是廣受市場注目、對上市公司影響巨大的資本運作。而電力體制改革以后的資源整合也為ST華靖(相關,行情)、華銀電力(相關,行情)等業績上漲提供了契機。
上市公司的購并重組已經成為強勢企業繼續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時也將極大地刺激股價走強,投資者應密切關注這些機會。預計近期存在重大購并重組機會的行業,以電力、商業、金融等最值得關注。
4、技術性操作策略
在具體的操作上強調以策略投資輔助價值投資,根本原因是績優藍籌股的價值投資也存在行業景氣波動、行情透支等風險。
建議根據市場中線趨勢的強弱變化進行階段持股和波段操作;建議根據階段熱點轉換調整持股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