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SARS實驗室網絡成員名單昨天最后敲定,以國家疾控中心、北京疾控中心為網絡中心,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P3實驗室等6家實驗室為網絡成員,北京120急救中心負責運輸SARS樣品,北京SARS實驗室網絡初具雛形,受北京市衛生局直接領導。
這樣,一旦出現SARS疫情,在應急狀態下,北京疾控中心將根據網絡成員
的優勢分配任務,快速、科學地完成SARS檢測,并實現資源共享。同時,為保證北京市民的安全,除網絡成員外,北京地區其他實驗室今后不允許再做有關SARS的檢測和實驗室研究。
SARS實驗室亟待整合
市衛生局科教處處長賈明艷告訴記者,過去,本市從事SARS檢測的實驗室較多,檢測工作較為混亂,個別不具備條件或不具備標準檢測試劑的實驗室也在做SARS檢測。如此做法不僅存在SARS傳播的隱患,其中的重復抽血等現象也對病人的健康造成損害。
為了維護病人、科研人員和生物的安全,確保SARS檢測質量,北京市把中央、地方和部隊的資源完全利用起來建立SARS實驗室網絡。一旦疫情出現,就有一支快速、經過專業培訓的人員按檢測要求規范采樣,再由相關實驗室進行檢測,并和中心實驗室的結果進行驗證,保證檢測的準確性。
網絡內成員各司其職
據了解,作為網絡中心的國家疾控中心和北京疾控中心,要對該網絡實行全面質量監控,對成員實驗室的檢測結果進行分析和復核,還要負責樣品的采集、登記、保管等工作。成員實驗室必須遵循四個原則,一是在出現緊急事件時必須能馬上啟動、快速反應;二是遵循保密原則,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不得隨意對外公布成果、信息、數據、論文等內容;三是對于網絡內部資源共享,互相驗證實驗結果,保證準確性;四是SARS樣品統一管理,樣品都由市疾控中心妥善保存,成員實驗室要定期向中心樣本庫通報樣本保存的數量、條件和使用情況。
專款支持網絡建設
據了解,北京SARS實驗室網絡將被納入到公共衛生體系的總體建設中,每年予以專項撥款支持。有疫情爆發流行或重大突發事件時,將根據任務需要緊急增撥費用。賈處長還告訴記者,建立北京SARS實驗室網絡是北京市衛生局的一種探索。網絡建立后其他實驗室不得再做SARS檢測。而在這一網絡成功運轉后,他們還將探索應急狀態下SARS以外的實驗室檢測的長效機制,努力建設應對中毒、生物恐怖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實驗室檢測網絡。(記者楊鳳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