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吉林省駐京辦事處。吉林省省長洪虎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來京,卻因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成為媒體追逐的焦點。
今年以來,溫家寶總理先后三訪中國工業最老的基地東北地區,將“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與西部大開發戰略”稱為“東西互動的兩個輪子”。隨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成為一項基本國策,以及
10月5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11號文件),東北再次成為眾所矚目之處。
11月20日在吉林省委八屆四次會議上,《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規劃綱要(討論稿)》也已經通過,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的整體思路已經形成該文件提出了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圍繞建設汽車、石油化工、生態型綠色農產品加工、現代中藥和生物制藥、光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五大基地構造新的產業格局,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進入實質性階段。
洪虎于1998年9月起任吉林省省長至今已有5年,1960年代,洪虎大學一畢業,就曾在吉林化學工業公司工作過數年,其后多年的國家體制改革委員會的工作經歷,更使得他對國企改革,尤其是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有深入的了解。
11月26日,本報記者采訪了洪虎省長,就吉林省經濟發展所面臨的機遇和問題展開了探討。
吉林的三大改造
《21世紀》:吉林的老工業基地改造面臨哪些主要困難﹖你認為化解矛盾的關鍵是什么?
洪虎:吉林省是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時間較長、程度較深的地區,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市場化程度低、經濟發展活力和動力不足。二是國有經濟比重過高,企業歷史包袱沉重,全省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占到82.5%,40%的企業承擔辦社會職能,每年為此就要支付35億元。三是產業結構不合理,傳統產業比重大。第一產業的比重太高,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五個百分點。四是企業工藝水平落后,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工業企業工藝水平85%還處在1970、1980年代以下。再有就是就業與再就業矛盾突出,社會保障能力弱。
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我認為最根本的是要解決體制性的矛盾和結構性的矛盾。首先是要改造思想觀念,因為東北思想觀念的落后是最關鍵的落后。第二是改造政府的職能。東北地區計劃經濟持續時間長,政府更多是運用計劃經濟的手段,相信行政的力量,而要振興老工業基地必須按照市場的規律,必須改造政府的職能。第三,要改造投資環境,大量地吸引外資。
《21世紀》:社會保障問題是老工業基地改造中的大問題,目前吉林省在這方面的情況是怎樣的?明年吉林省也將開始社保試點,試點方案制定情況如何?
洪虎:到去年末為止,吉林省失業人員為100萬人左右,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和生活補助70多億。離退休人員105萬人,每年養老保險金收支自然缺口近30億。
試點方案很快就會出來,會調整個人賬戶規模,做實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也會有一定調整,還會將城鎮集體企業納入養老保險省級統籌。
《21世紀》:有這樣一個現象,在吉林省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資產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額比重為10.7%,低于全國10個百分點,而且在1996年以后呈現下滑趨勢,2002年同比下降12.3%你認為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會不會出臺一些政策?
洪虎:外資所占的比重雖然下降,但是外商投資總額還是在增長的。現在的問題不是再出臺什么政策,而是怎么落實好國家已有的政策,關鍵是創造好的投資環境,以后吉林省會在這方面下功夫。
玉米和汽車
《21世紀》:作為老工業基地,吉林省同時又是一個農業大省,出現了像玉米等傳統優勢農產品大量積壓、農民增收緩慢、農業經濟效益提高不大等問題,而地方財政也為其出口補貼糧食風險基金等支出了大量資金,財政壓力很大,現在有老工業改造這個契機,國家會不會在這方面給一些優惠的政策,你認為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洪虎:我們當然希望國家給一個政策。現在搞省長米袋子,也就是省長負責制,在這里我應該承擔什么責任呢?我就管吉林省地區之間調劑保證糧食安全,至于省際之間考慮的,那是中央政府應該考慮的,那是總理的米袋子。現在的情況是吉林省把這個米袋子弄得挺大,然后銷區的省不存糧,到了缺糧的時候向我要,我替它承擔糧食的損耗,承擔利息,保證它的安全。我這個吉林省米袋子還得管到別的省的糧食安全,現在的體制就是如此,當然我希望國家在糧食管理體制上改一改,明確產區、銷區的責任。這個問題是一個全國性的問題,不光是吉林省的問題。
玉米的問題,以前作為口糧在供應,現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玉米作為口糧不具備競爭力,這時候就得開辟其他的消費途徑,把玉米作為一個糧食供求彈性調節的主要品種,糧食短缺了能當糧食吃,糧食多余了能作其他的消費轉換。什么東西能增加玉米的附加值?就是工業加工,所以吉林提出發展“玉米經濟”,走糧食深加工的路子。
《21世紀》:汽車是吉林省具有競爭優勢的一個產業而一汽在零部件方面又提出了全球化采購策略那么在老工業基地改造過程中,一汽會不會成為預想的帶動吉林省經濟發展的力量,帶動吉林省汽車零配件企業發展呢?
洪虎:這首先要滿足一汽整車能力的需要。吉林省著眼于怎么能夠把一汽做大,而不是立足于地方利益,讓一汽救活我們幾個企業,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一汽做大做強就是吉林省的根本利益,要圍繞整車的競爭能力來發展。
然后才是順應世界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通過引進一些零配件企業,就近配套,在提高一汽整車競爭力的同時,也帶動吉林汽車零配件業的發展。
另外就是要著眼于汽車業的發展,把眼光投向汽車服務貿易。這塊的交易額比整車和零部件要大,過去我們在這個方面研究得不夠,發展得不夠,將來要和汽車的保險、租賃、融資等結合起來,促進汽車的銷售,促進汽車的售后服務業。
東北三省協調發展
《21世紀》: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中三省之間重復建設、各自為政的問題比較突出,你怎么看三省協同發展這一個問題?
洪虎:我覺得這個問題很重要,有一些專家學者也提出來三省之間的關聯性怎么樣?怎么共同來振興?
現在東北三省各自為政的地方還很多,這主要與三省產業的趨同性有關系,現在還沒有深入地研究這些產業的互補性是什么,但是東北要振興就應該加強內部的協作,不能各自保命。
我相信東北三省在振興的過程中,對協作的認識會逐步深化的。比如現在修建的從哈爾濱到大連的高速鐵路,再比如我們三省聯合向國務院建議把“東邊道”建起來,這個利益就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大家共同的利益,大家就會關心。包括產業方面的相互協調,我相信將來也都會慢慢做起來的。
在協作的過程中還需要有全局的視角。比如現在遼寧很缺水,東北地區要搞北水南調,把松花江、嫩江的水往南送,這個工程的關鍵是吉林省的哈達山水利樞紐工程,受淹的是吉林省的地區,受益的是東北三省,這就得有全局觀點,在國家的統一協調下把這個工程搞好。本報記者
蔣明倬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