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犯罪組織化程度提高 隱蔽性越來越強
最新一期的《瞭望》刊文指出,1998年以來,中國經濟犯罪總量持續居高不下,總體上呈高發態勢。
近年來,經濟犯罪涉案金額平均都在800億元以上,約占每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以
上,為普通刑事犯罪中360多萬起侵財案件涉案
價值的3倍多。1998年以來,全國審計機關共向司法機關移交經濟犯罪案件4864件。
文章說,經濟犯罪在中國的發展盡管時間不長,但發展速度卻快得驚人,且呈現出十大發展趨勢。在今后一個時期,經濟犯罪仍將繼續呈高發態勢,執法機關面臨的形勢仍然十分嚴峻。
文章指出,自1998年以來,中國經濟犯罪的總量持續居高不下。立案數量從1998年的5.2萬起增長到2001年的8.5萬起,年均增長20%左右,遠遠高于普通刑事案件的增長速度。2002年立案量仍高達7.1萬起。
為了應對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1998年國家陸續提高出口退稅率以后,騙取出口退稅的違法犯罪行為便死灰復燃。僅潮陽和普寧兩市1999年至2000年6月就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323億元,涉嫌偷騙稅近42億元。
中央提出西部大開發后,犯罪分子就打著“開發西部”的旗號,以提供投資為誘餌,騙取西部企業的“評估費”、“保證金”。在今年上半年非典型肺炎在中國部分地區流行期間,少數不法分子喪盡天良,大肆制造或銷售假冒偽劣非典藥品、醫療器械、防護用品等,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文章還指出,中國經濟犯罪大要案件突出。全國各地社會經濟生活的各領域都有涉案金額巨大、社會影響惡劣的經濟犯罪案件發生。
在銀行業領域,在公安部組織偵辦的“10?12”專案中,自1993年以來,許超凡、余振東和許國俊等中國銀行廣東開平支行3任原行長先后在該支行挪用聯行資金近5億美元。在證券業領域,“銀廣夏”在實際虧損2.2億元的情況下,通過編造虛增利潤7.7億元的業績報告,從證券市場圈走5.74億元資金。
在稅收領域,在北京市公安機關偵辦的陳學軍特大倒賣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件中,在1999年10月至2001年2月期間,陳學軍等以28家皮包公司的名義從北京市海淀區國稅局領購10萬元版增值稅專用發票12300份,萬元手寫版增值稅專用發票23100份,向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大肆虛開和倒賣,涉案價稅可達200多億元;僅公安機關查證虛開的10萬元電腦版增值稅專用發票3380份,價稅合計就達31億元,稅額4.5億元。(于濱)
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