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上海文廣集團宣布與國內知名民營傳媒企業歡樂傳媒正式攜手。雙方表示,將全面合作,共同致力于高質量電視節目的運作。有業內人士分析,此舉標志著我國傳媒業在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整合資金、節目與廣告客戶源優勢,以抗衡來自國際傳媒市場的壓力。
“國民聯盟”惹人關注
文廣集團是直屬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的事業單位,而歡樂傳媒是一家民營傳媒企業。歡樂傳媒經過4年發展,從剛開始500萬元的資金啟動《歡樂總動員》,發展到現在年營業額達2億多元、擁有8個著名電視欄目、節目覆蓋全國300多個大中城市,整個企業的運作已經進入良性循環。
歡樂傳媒總裁董朝暉對記者表示,雙方的合作是建立在對國內傳媒業發展的深思熟慮之上,旨在通過新的運作機制、資金流通、節目制作等方面的探索,尋找一條更為適合中國傳媒企業發展的模式。
今年5月,兩家新興傳媒企業“陽光文化”與“星美傳媒”宣布以“陽光衛視”為平臺實現聯合在業內引起廣泛反響,此次上海文廣與歡樂傳媒的合作更因國有與民營的聯盟而更受關注。
有分析認為,目前國內民營傳媒企業已經開始放棄單打獨斗、各自為陣的格局而走向聯盟,以應對外國財團強大金融資本的壓力。
民營傳媒夾縫求生
雖然國內許多民營傳媒企業在業內已經聲名赫赫,但是,作為民營企業,他們的發展還是受到了諸多因素的制約。
據董朝暉表示,由于政府和主管部門對于民營傳媒企業的法律地位、經營范圍等均缺乏明確規定,民營傳媒企業的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有關民營傳媒企業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發一系列猜測和不安,不利于民營傳媒企業的發展。
董談到,我國電視傳媒長期以來的“制播一體化”政策,讓民營傳媒企業不能正常地參與電視欄目的制作發行,很多企業都必須找關系、靠門路才能獲得電視欄目的制作權力。
董強調,民營傳媒業目前的投融資渠道不暢。由于政策和法規對于民間社會性資本進入廣播影視行業缺乏明確的規定,導致該領域的投資風險加大,民營傳媒企業融資困難。像歡樂傳媒這樣的企業,1個多億的凈資產幾乎都是幾個股東靠自己的資金運作發展起來的。
市場開放壓力重重
中國傳媒業發展看似春光無限,實際上也是壓力重重。
雖然“制播分離”讓電視節目的制作進入了市場化,但是由于播出的限制性,很多傳媒企業與電視臺之間仍然處于不對等的關系,相對于制作平臺的開放,播出平臺的瓶頸束縛依然限制了我國民營傳媒業的快速發展。
在我國傳媒業算是朝陽產業,那么這個市場開放之后,國內其他行業的資本進入、現有人才的流失等等,都是目前的傳媒企業不得不認真對待的問題。
董朝暉認為,制作針對自己目標受眾的高質量節目,同時不斷尋求多元化、跨媒體的發展道路,積極探索更多的盈利模式,滿足廣告客戶的各種需求,這是提高傳媒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最重要的方法。
面對國外傳媒公司的本土“落地”,國內傳媒企業如何應對?董朝暉告訴記者,對歡樂傳媒來講,最終選擇的是避免正面交鋒,并且通過合作的方式,將國外高質量的節目創意轉化為本土化的優秀電視節目,也解決了民營傳媒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從而擴大企業規模、提高節目收視率、增強市場競爭力,再逐步地與國外傳媒企業抗衡。
強強聯合能否獲得生存權
經過多年的發展,民營傳媒業人士逐步意識到:依靠為數不多的自有資金,憑借和電視臺熟絡的人際關系,找來香港臺灣的優秀策劃人,克隆幾個流行的綜藝節目,再有幾個叫得響的主持人,在當前很多中小公司開始跟進、同質化競爭問題出現、國外傳媒磨刀霍霍的情況下,已經不能滿足我國傳媒業發展的需要了。
面對著巨大的市場競爭,強強聯合似乎是獲得生存權的最好途徑。有人預言,未來的兩三年,是我國傳媒業的整合年。
董朝暉認為,很多傳媒企業像過去那樣單打獨斗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大規模、企業化的發展運作模式才是國內傳媒企業提高競爭力、抗衡國外傳媒入侵的唯一辦法。
目前,傳媒企業與電視臺之間的合作還停留在以節目換廣告時段的層面上,因此,一個機制成熟、良性運作的企業模式越來越受到重視。
董朝暉說,歡樂傳媒將逐步并購一些小型的節目制做公司。除電視節目之外,歡樂傳媒也積極“以銷定產”發展電視劇,另外,日前歡樂傳媒開始嘗試跨媒體的運作,在北京地區出版發行《城市娛樂周刊》,希望在紙媒體方面也能有所作為。
從散兵游勇發展到集團化作戰,中國的民營傳媒業在逐步地探索自己發展的正確方向,對于傳媒企業而言,這意味著面對漸漸開放的市場,使出渾身解數、謀取更大發展;對于資本市場來講,意味著盡情開發傳媒業這塊“最后的資金處女地”;而對于電視觀眾而言,則意味著將享受到更多更好的電視節目。
來源: 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傅春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