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團市委有關人士介紹,40年來,學習雷鋒的活動島城在不斷深入,人們已從最初的搞運動式、集中式、有組織的學習雷鋒方式逐步過渡到經常性地活動、日常的幫扶服務和志愿服務的正規化軌道。而當初的一個助人為樂的雷鋒如今已發展為成千上萬個在不同崗位上無私奉獻、熱心助人的志愿者,他們的行為與雷鋒高尚的精
神的一脈相承。如今,經過40年的歷程,學雷鋒活動已經成為島城市民一種自覺的、自發的日常文明行為,成為島城精神文明建設中一道不可缺少的亮麗風景。
從40年來的青島市青年運動史和青年工作年鑒中可以看出,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人們學習雷鋒的方式往往多是由黨、團組織發起號召,在某一個時間集中開展某一類活動,活動的范圍集中在義務勞動、打掃衛生、幫困扶弱等方面,受當時時代的影響,那時的一些學習雷鋒的活動看起來往往更像一種政治運動,那時參與的人群中也是青年人占絕大多數,有時候學不學雷鋒則成為衡量一個人思想道德是否高尚的標準。而現在,學雷鋒活動的開展,從形式到內容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參與服務的人員越來越廣泛,服務的內容和手段、方式也越來越多,人們在學雷鋒做好事的時候也不再像二三十年前那樣充滿著高尚感,自豪感,更多的時候學雷鋒已經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已成為當今時代一個普通公民應有的文明素質。
學雷鋒活動在進入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時,出現了一種嶄新的學雷鋒形式,這就是志愿者服務,即志愿者無償地貢獻出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技能去幫助他人和從事各種社會公益性活動。這種服務推而廣之后,學雷鋒活動很快就成為一種自發的、自覺的、經常性的、服務全面的、全民參與性強的活動。人們再看到做好事時不再單純地說“這是在學雷鋒”,更多的時候是說“這是志愿者們在服務”,從某種意義上講,學雷鋒活動已經被志愿者服務活動所代替。但貫穿活動的精髓還是永放光芒的雷鋒精神。
據了解,1995年市青年志愿者協會(后改成青島市志愿者協會)成立以來,相繼組織開展了“朝霞重晚晴―結隊助老服務”、“周日志愿行動”、“挽留海鷗”、“大學生社區援助”、“青年志愿者赴黔扶貧接力計劃”、“五環小藍帽―奧運注冊志愿者”、“衛生志愿者服務百村行動”等一系列大型主題志愿服務活動,動員和招募了一大批志愿者為社會公益和弱勢群體進行服務,取得了積極的社會效果,受到了廣泛的社會贊譽。志愿者們懷著對城市的熱愛、對他人的關懷,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過程中收獲了充實和快樂。在志愿精神的感召下,有越來越多的市民匯聚在志愿者的旗幟下,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來。
到目前為止,全市共有13萬青年和市民注冊參加了志愿服務活動,累計為社會提供志愿服務超過800萬小時。志愿者中有男女老幼,職業包羅萬象,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學雷鋒弘揚新風正氣,播撒文明火種,促進城市文明建設,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扶貧濟困、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已經成為島城精神文明建設的一支生力軍。
崔典通□青島微電機廠職工
雷鋒給了我奉獻的動力
電話打進崔典通單位的辦公室,一位接電話的人聽說要采訪崔典通,脫口而出:這是我們單位的大好人!他自己身有殘疾還去幫助別人,值得學習。
可曾在1982年被團市委表彰過的崔典通本人卻很謙虛,他認為自己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但他強調,自己是受了雷鋒精神的影響,是雷鋒精神給了他奉獻的動力,給了他奉獻社會的熱情。
崔典通說,從小就對雷鋒特別崇拜,覺得學雷鋒做好事是一種光榮。1979年進廠后,處處以雷鋒為榜樣,除了克服腿部殘疾的困難干好本職工作外,還經常到社會上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如幫助別人修理電機。如今,崔典通年齡大了,可助人為樂的好傳統一直沒丟,一有機會他還是不辭辛苦去幫助別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崔典通說,雷鋒這個熟悉的名字在我們心中閃爍著不滅的光輝。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他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和情操,必將不斷被發揚光大。他那不可磨滅的美好形象,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王修志□青島雙桃精細化工有限公司職工
1982年曾被團市委表彰為學雷鋒標兵的原青島染料廠職工王修志如今再談起學雷鋒,心情依然那么激動。他說,在我們人生的旅途上,能有雷鋒這樣一個榜樣,是很幸運的。
王修志當時是青島染料廠的車間工人,他四年如一日地照顧孤寡和癱瘓老人的日常生活,被譽為“學雷鋒式的好青年”,當時為了照顧老人,他們全家搬到老人家里,給老人做飯、喂藥、端屎、端尿、理發、洗澡。
王修志說,1963年,雷鋒的名字響遍全國的時候,我還沒上小學,但已會跟著別人學唱學習雷鋒的歌,我們這茬人從少年、青年步入中年,從幼稚走向成熟。我常常覺得,在我們的成長中能有雷鋒這個榜樣是一種幸運,我們能夠向雷鋒同志學習是一種幸福。他使我們在逆境中變得堅強;他使我們在困難前變得樂觀;他使我們在榮譽前變得謙讓。可以說,是雷鋒使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是雷鋒使我們在人生的征途中一步步向上攀登,是雷鋒影響我們如何去做人做事。
王修志說,今天,雷鋒對于我們已不僅是當年幼小心靈中做好事的解放軍叔叔,他更是一種精神狀態,一種工作姿態,一種思想境界和生活態度。不僅僅是在每年的3月,我們這茬的很多人很多時候都會想起雷鋒,想起雷鋒就是想起我們當年的理想和追求,想起雷鋒就是想起我們曾經擁有的青春和激情,常常想起雷鋒我們就會覺得自己還很年輕。
“雷鋒”溫暖我生活
端木莉華○83歲○孤老
3月3日下午,市南城管大隊的團員青年們再一次來到了家住齊東路的端木莉華大媽家,他們要趁著天好的時候,給老人打掃一下房間,晾曬一下被子。看姑娘小伙們忙活的身影,83歲的端木老大媽笑得合不攏嘴:“是他們這些‘活雷鋒’給我的晚年增添了溫暖,是我的晚年不僅不寂寞,而且充滿了溫馨。”
端木老大媽是我市最早的一批居委會主任之一,她跟老伴沒有兒女,老伴去世后,自己一個人生活。1999年,市南城管隊員走進了她的生活,他們定期到老人家里,為她洗衣服、理發、收拾房間,休息的時候還到老人家里陪她聊天,陪老人到公園游覽,老人節、母親節等一些重要的節日里,他們還特意趕到老人家里,一起度過。
自己盡管沒有子女,但晚年生活卻有這么多的好孩子來照顧,端木老大媽激動說:“我的福氣不小啊!”端木老大媽說,除了城管隊員,還有一些小學生也經常到她家里來幫她干家務活,給她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盡管現在年過八旬,但端木老大媽的身體依然很硬朗,思維非常清晰,她說,這多虧了“雷鋒們”的照顧,有了他們,自己有信心活到90歲,“到時候還想讓孩子們陪我去看2008年奧運會呢!”說這話時,端木老大媽的臉上洋溢著幸福。
40年來,他被人們在初春的3月一次次地提起;40年來,他讓人們在遇到好人好事時總是第一個想起;40年來,他的精神激勵著無數人無私奉獻、熱心助人……
40年來,島城人民同全國人民一樣深深地懷念和崇敬著雷鋒,人們從他的身上感受到道德與操守的力量,感受到助人為樂的高尚精神;40年來,島城社會各界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堅持經常、深入持久地開展學習雷鋒的活動,涌現出一批又一批雷鋒式的先進人物,雷鋒精神以其奇跡般強大生命力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成長。40年過去了,如今我們回憶起各種形式的學雷鋒活動,激情依然澎湃。我們深深地感到,學雷鋒活動已經成為島城精神文明建設不可缺少的一支奇葩,這朵奇葩在新世紀的青島定將繼續綻放出艷麗的色彩!
艷子○19歲○護校學生
正在上護校的艷子盡管經歷坎坷,但卻體會到了人間最深刻的溫暖。
19年前,艷子被父母遺棄在市區的一座山頭上,一對好心的老年夫婦把她抱回家,精心地呵護她成長。艷子一天天地長大,可兩位老人卻一天天地衰老,每人都患上比較嚴重的疾病。艷子一邊上學苦讀,一邊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庭的負擔。在艷子最困難的時候,青島海慈醫療集團的五十多位白衣天使走進了她的生活,他們與艷子家結成了幫扶對子,經常到艷子家為兩位老人免費治病、查體,幫助老人收拾房間,給老人過生日,過年過節給老人送去禮物。海慈醫院還特意接受艷子到醫院實習,并決定讓艷子今年7月份畢業后在醫院工作,艷子的工作有了著落。
艷子說:“是這些‘活雷鋒’給了我生活的勇氣和希望,在我年輕的人生旅途中幸運地碰到了他們,他們不僅在生活上、工作上給我照顧,同時也在思想上引導我前進,我將來也要向他們那樣去盡我可能地幫助別人,爭取從接受‘雷鋒’幫助成為一名‘雷鋒’。”
讓雷鋒精神與時代同行
吳道同■青島大學德育課教授
雷鋒精神展示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人類共同需求的真、善、美,體現了偉大的民族精神,是動員和激勵廣大人民積極投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一面光輝旗幟。我們要把學習雷鋒的活動作為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際行動,讓雷鋒精神與時代同行,永放光芒。
我認為,在當前要大力弘揚雷鋒精神,就必須做到以下四點:
一是要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和戰勝社會主義前進道路上一切困難的信念。尤其是青年人,要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二是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極做維護最廣大人民利益的自覺實踐者。我們要把學習雷鋒與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結合起來,切實認清自身利益與最廣大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在追求自身利益實現的同時,自覺服務和滿足于最廣大人民的整體利益。
三是要勤奮學習,掌握科學技術,做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各項事業的有力推動者。尤其是青年人,要著眼于新世紀知識飛速增長的需要,學習新思想,掌握新知識,精通新技能,不斷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四是要加強道德修養、培養高尚人格,自覺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忠實繼承者、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實踐者和新型人際關系的倡導者。
學雷鋒精神要與時俱進
陳飛■團市委副書記
雷鋒精神是博大的,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歸納起來,他體現的是一種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一種對國家、對社會、對集體的深刻熱愛和主人翁意識,一種不計較個人得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隨著時代的發展,雷鋒精神已經變成一顆珍貴的火種,在民族的性格深處代代相傳,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人們的行為。今天,我們大力開展的志愿服務活動,所弘揚的“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與雷鋒精神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是新時期對雷鋒精神的繼承和發展。
學習雷鋒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豐富載體和內涵,雷鋒精神只有和時代精神結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深入人心,發揚光大。開展長期、扎實、機制化的志愿服務,是對學雷鋒活動的深化,是在屏棄形式主義和臉譜化教育后,對雷鋒精神更加理性的面對,滲透了當代人對雷鋒精神的理解。雷鋒精神沒有過時,也永遠不會過時,如今千千萬萬個志愿者正親身實踐著雷鋒精神,無私地為社會做著貢獻,志愿者就是當代的雷鋒。
時代需要雷鋒精神,時代呼喚雷鋒精神,希望廣大青年和市民踴躍加入志愿者的行列,積極投身各種領域的志愿服務,用實際行動促進團結友愛、誠實守信、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自覺為青島美好的明天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