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晨報》報道
近日,由100位經濟學者、100名資深財經記者評出的“2001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揭曉。巨人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史玉柱、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香港華潤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寧高寧、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行、北京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文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裁衛留成、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倪潤峰獲得殊榮。同時,吳敬璉、張瑞敏還分別獲得“年度人物大獎”和“年度公眾人物獎”。
經濟學家不是算命先生
在晚會正式錄制前一個小時,2001經濟年度人物大獎得主吳敬璉教授就和夫人一起出現在現場,并掀起了當晚第一個高潮。觀眾起立鼓掌,請求簽名的、采訪的人頃刻間將吳敬璉團團圍住。
站在頒獎臺上的吳敬璉依然保持著一貫的風格,謙遜、冷靜、坦率。他對那些希望他能指點股市迷津的人明確地說:“經濟學家跟算命先生不同的地方,就是他沒有辦法告訴你,在哪一個時刻一定會發生什么事件,經濟學家沒有這個本領。他只能告訴你,在什么樣的環境下,什么樣的政策下,做出什么樣的努力,會有什么結果。”有關諾貝爾獎的問題,吳老坦言:“經濟學家需要雄心壯志,但其最根本的素質是冷靜。不但我,整個中國經濟學界要接近這個水平還有待努力。以我的年齡沖擊這個目標已是不可能了,希望后來人能夠超越。”
這一晚,吳敬璉贏得了最多、最真誠的掌聲。
“巨人”坦然面對過去
“第一次,他上演了一個成功的版本;第二次,演繹了一個失敗的案例;這一次,他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并完成了對企業家精神的定義:執著、誠信、勇于承擔責任。”面對這樣的頒獎詞,巨人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史玉柱并未誠惶誠恐,畢竟鋪天蓋地的“腦白金”廣告已讓人們相信,那個曾經倒下的“巨人”又站了起來。
第一個走上講臺的史玉柱顯然很能言善辯,與伶牙利齒的主持人過招間,卻給人留下了為人實在的印象。對于所有問題,史玉柱都沒有回避。觀眾問他會不會再建巨人大廈,他說:“巨人大廈還會往下建,只不過不是我建了,是新的股東去建了。至于我,應該不會再建巨人大廈了,但有可能蓋個三五層的樓,將來自己用。”問到他有多少錢,史玉柱說:“我本人一直沒有多少錢,在有錢的時候,可能公司的資產有那么幾個億吧。還債前,我可能是中國最窮的人,因為我的資產額負兩億。”
兩大家電“盟主”的較量
兩位家電業的領頭人一同入選2001年經濟人物,他們是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和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倪潤峰。也許是同處一個行業,產品也有交叉的緣故,盡管兩位獲獎者領獎中間相隔了6人,可人們仍能感到兩位大腕兒間的較量。
張瑞敏大談國際化,倪潤峰標榜技術領先。火藥味兒最濃的莫過于年度公眾人物揭曉前的觀眾猜測。明眼人一看便知這些“觀眾”是事先安排好的企業代言人。一位小姐認為是張瑞敏一年中作為頗多。另一位先生則說獲獎者該是“彩電大王”,不直接提姓名,而是設套讓主持人說出“倪潤峰”三個字,真可謂匠心獨具。
魯冠球敢“廢太子”
除了獲獎者,頒獎嘉賓也是晚會上一道亮麗的風景。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維迎為魯冠球頒獎時妙語連珠。他問魯冠球:“您一直非常注重接班人的選擇,并且我也聽說,你已經欽定了你的兒子就是你的合法接班人。你為什么選你的兒子?在你的公司里邊,有沒有比你兒子更能干的人?如果有,你選你的兒子的理由是什么?你為什么在一個公司接班人里邊,要用自己的兒子?”魯冠球的回答亦十分精彩:“我現在選好我兒子,如果將來有能力超過我兒子的優秀人員出來,只要能夠把企業搞得更好,能夠為農民多增加收入,為農村富裕做出貢獻的,我可能會調整一下,這個是可以改變的。”“你還可以廢太子?”“對,我們企業就在變化中前進。”
馬蔚華:一招鮮吃遍天
馬蔚華率領招商銀行在最傳統、最沉穩的銀行業里倡導并采用信息技術。2001年,招行推出的一站式服務不僅使人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金融服務,還使一個全國排行第七的小銀行領風氣之先。馬蔚華憑借一張薄薄的“一卡通”震撼了中國銀行業。他在銀行業的競爭中印證了“一招鮮吃遍天”的說法。
寧高寧:并購大手筆
2001年,他率領香港華潤集團在內地展開了一連串的并購行動,橫跨房地產、啤酒、零售等主體產業,目標都直指“行業領袖”的地位。從投資湖南鯉魚江電廠、控股東北制藥、買下萬佳百貨、收購華遠股權,到坐上中國啤酒業老大的位置,他用資本的力量換取巨大的市場空間,加速了國內產業整合的步伐。
劉永行:“首富”二次創業
2001年,劉永行兄弟成為美國《福布斯》公布的中國內地首富。這一年也是劉永行二次創業的起點:在飼料業之外,他把手中積累的財富投向房地產、電子產品,奪得光明乳業5%的股權。另外,金融業也成為他的興趣所在,讓人看出這個中國飼料大王不斷發掘資本的力量。
王文京:演繹財富神話
2001年,用友股票發行,上市首日,北京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文京因間接持有5520萬法人股,以自然人控股身份,被媒體驚呼為“身價50億元”。他是中國財務軟件的領跑者,證明了“中國人能做自己的軟件”;他是本年度資本市場的寵兒,證明了“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
衛留成:逆風飛揚
對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首席執行官衛留成來說,2001年是豐收的一年,1999年,衛留成率領中海油沖擊海外資本市場,不幸大敗而歸。2001年2月,中海油在紐約、香港兩地再次上市。中海油在管理和技術方面的優勢逐漸凸現出來,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被認為是全球石油行業最好的股票之一。
魯冠球:海外“擴張”
2001年8月,從一家浙江農村的鄉鎮企業出身的魯冠球萬分驚喜,因為其萬向集團擁有了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美國公司UAI。被萬向收購后,UAI的股價一路攀升,從1.39美元漲至4美元多。在此之前,萬向集團已經成功收購或參股18家海外公司,將資本的觸角延伸到了南北美洲和歐洲。
倪潤峰:燒了“三把火”
2001年,他治好了自己的腿病,并大刀闊斧醫治“大企業病”。2000年,倪潤峰交出長虹集團總經理的位子。2001年2月,他突然重出江湖,出任長虹的首席執行官。這一年里,他燒了轟動全國的“三把火”:大范圍降價,推出精顯王背投彩電,公開指出長虹的“大公司病”。倪潤峰預言:中國彩電業的春天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