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開封、洛陽,是河南政治、經濟、文化、旅游最集中的區域,三市的發展對全省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去年初,河南省提出要大力加強鄭州、開封、洛陽沿黃河旅游線(“三點一線”)文明景區和文明城市的創建(“雙創”)工作,并以此作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兩個文明共同進步的全面性、戰略性舉措。
從此,在滾滾東去的黃河之濱,一場萬民參與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拉開了帷幕。
讓一顆顆“珍珠”亮起來
河南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有眾多朝代在此建都,歷史文化積淀深厚。鄭州、開封、洛陽,這三個既閃耀著歷史光輝又跳動著時代脈搏的文明古城,個個都具有獨特迷人的城市魅力,少林寺、龍門石窟、包公祠等眾多旅游景點像一顆顆珍珠鑲嵌在中原大地。
這種令人自豪的城市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的確讓中原人民滿足了好久好久。盡管擁有巨大的潛能,但長期以來,河南的旅游業并不發達,擁有豐富旅游資源的大省卻出現了“小進大出”、客源倒流的現象。
如何讓這些“珍珠”亮起來?創建文明景區成為“三點一線”創建活動的重要切入點。
“雙創”以來,三市狠抓景區綜合整治,著力構建富有時代特色的現代文明景區。現在重要景區景點一改昔日雜亂面貌,整體環境煥然一新。“沒想到,真的沒想到。”這成為記者在采訪中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不僅再次來到三地的游客發出如此感嘆,就是熟悉當地一草一木的居民也會產生同樣的感受。
幾年前,一位慕名而來的英國游客在鄭州少林寺景區急著方便,他走進廁所,卻被蒼蠅和蛆蟲嚇得驚叫著跑了出來;附近零亂的村民建筑,以及兜售旅游品和食品的小攤販,將少林寺團團包圍。今天的少林寺已不可同日而語:走進嵩山,人們可以隱約看到掩映在綠樹叢中綿延起伏的寺院紅墻,悠揚的法器聲從幽深的寺院里陣陣傳出,零亂的小攤及村民建筑已難覓蹤影,游客可以輕松方便地體會“深山藏古寺,碧溪鎖少林”的意境了。
發生如此變化的景區還有很多,如龍門石窟、白馬寺、黃帝故里旅游景區、宋陵旅游景區及黃河旅游景區等。
付出總有回報:洛陽龍門石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一舉成功,并與嵩山風景區一樣成為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龍門石窟、關林、白馬寺、少林寺、包公祠、清明上河園等躋身國家4A級景區行列,一批城市榮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稱號。
把“珍珠”串成線連成片
三市在抓好文明景區創建的同時,大力加強文明城市創建活動,把散落在城市各個角落的“珍珠”串成線、連成片,抓住主線,帶動全局,把城市這個旅游的大環境建設好,以城市創建帶動景區創建,以景區創建促進城市創建,形成了“景在城中、城在景里”的新氣象。
鄭州市投入巨資把主干道金水路、中原路建成了亮麗的迎賓大道,高標準建設了40多公里長的快速環城路,以及配套的7座大型立交橋,還建成日處理60萬噸的城市污水處理廠。開封市投資近20億元用于舊城改造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先后對9條主干道和60多條背街小巷進行改造。洛陽市去年重點建設了七路五橋和洛浦公園,完成了污水處理廠、集中供熱等工程,今年又進行了24個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在位于鄭州市區的河南省送變電公司社區,一位退休后又返聘的總工程師在家中對記者說:“以前可不敢想退了休還能住上這13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足不出院就可以購物、讀書、娛樂,這是文明創建給我們帶來的福啊!”
三市聯動區域共建
“三點一線”“雙創”工作是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新思路、好做法,新就新在聯動,好就好在共建。這是“三點一線”抓創建工作的各級領導的體會。各城市你追我趕,各出新招,各創特色,在河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區域帶,掀起了創建熱潮,形成了良好氛圍,產生了強大的推動力。就連地處三點一線延伸點上的商丘、三門峽等城市,也主動加入到“三點一線”“雙創”活動中,自我加壓,積極參與,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以往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工作,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單一抓,盡管相互之間也有學習、借鑒,但創建仍局限在一個點上,相互之間影響不大,工作上缺乏外在壓力。現在由點到線、由線到面、三市聯動、區域共建,三市相互學習、相互啟發、相互促進,收到了同創共建、整體推進的好效果。
通過“雙創”活動的扎實開展,“三點一線”景區面貌煥然一新,城市環境有了很大改善,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從去年開始,河南省旅游市場“小進大出”、客源倒流的局面開始改變,反差逐步縮小,外省的旅游團體及散客明顯增加。據統計,2000年三市共接待中外游客2453萬人,旅游收入141.16億元,分別比1999年增長10.5%和17.8%。新華社記者張景勇(據新華社鄭州10月27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