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大盤的全線飄紅,對于國有股減持方案的思考也正步入高潮。“這次推行國有股減持方案其實是花了西瓜價撿了芝麻果,為了不足幾十億的社保基金,市場在3個月中損失了1.7萬億的市值。”劉紀鵬說,“事實上國有股減持引發如此大的震蕩是出乎人們想象的。國有股減持主要是在新發環節,國有股減持10%的比例似乎并不大,然而人們忽略了其背后國有股、法人股的全面流通問題。如同小地雷后面拖著一個大地雷,政策制定者看到的只是前者,而后者的潛在威脅,直接導致了市場的恐慌。”
應該說對于減持國有股,人們是持支持態度的。但其減持方案尤其是定價方式則遭到了廣泛批評。北京大學的曹鳳歧教授撰文指出,定價是對公眾股的不公平,通過高溢價發行使國有股的凈資產大幅增值,其實是利用證券市場的制度缺陷形成不公平價值。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王國剛認為,這是低質資產高價賣,與民爭利。而劉紀鵬則強調,國有股減持辦法從根本上缺乏法律基礎,違背了同股同權的基本法理。國有股減持方案賦予了政府“特權”,由此導致了市場信心的崩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