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據統(tǒng)計,我市的信訪案件中,有八成以上涉及法律關系。然而,有些涉法信訪案件的當事人,由于法律意識淡薄或是認為打不起官司,總是循著“有難題,找政府”的“傳統(tǒng)”觀念而選擇了“上訪路”。為了消除這一“傳統(tǒng)”觀念所帶來的弊端,我市司法行政系統(tǒng)近兩年來不斷探索參與依法解決信訪的新舉措,維護了群眾的合法權益和社會穩(wěn)定。近日,司法部有關領導對這一做法予以了充分肯定。
勞動爭議糾紛在信訪案件中占了不少的分量,對此,我市司法行政法律援助部門主動“涉入”糾紛,把集體上訪的“過激”做法引導為“平靜”地走法律途徑。如今年6月,青島某運動器材有限公司的90名職工因勞資糾紛集體上訪,嶗山區(qū)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員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立即趕到現場,與區(qū)信訪局等有關部門同志一起傾聽職工們的心聲、耐心勸說上訪職工,使得職工們選擇了依法通過勞動仲裁來解決問題的途徑。
信訪案件中還有相當部分來自社區(qū)。社區(qū)法律工作者們便重在通過細致的法律宣傳、解釋工作,把信訪苗頭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如市北區(qū)自今年開展“法律援助進社區(qū)”活動以來,“社區(qū)律師”們協(xié)助社區(qū)居委會調處疑難糾紛19起,預防群體性上訪4件346人,其中,延安路居委會的20戶居民與自來水公司之間發(fā)生的一起水費糾紛,以及濱縣路居委會的19戶居民認為某廠新建高層樓房擋光的問題,就是在“社區(qū)律師”的參與下,通過依法調解平息了居民即將形成的集體上訪事件。
除了以上依法化解糾紛的具體舉措外,我市司法行政部門還探索走出了律師參與信訪部門值班、參與各級領導接訪和下訪、法律服務人員參與黨政領導決策涉法事務,法律援助和“148”專線聯動受理、調處涉法信訪事件或轉化為訴訟等依法處理涉法信訪的有效途徑。據了解,近3年來,僅我市司法行政系統(tǒng)的法律援助機構,就接待各種來信來訪及咨詢8萬人次,化解、勸止上訪案件2000余起,使一件件信訪“難題”通過法律手段迎刃而解。(本報記者戴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