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熱情有冷硬 回訪部分中央國家機關傳達室
2001年10月14日13:04
據新華社北京(記者李術峰翟偉)報道
新華社記者國慶前夕采寫的通訊《大機關的“小窗口”——探訪中央國家機關傳達室》播發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近日,記者就報道中提到的一些單位進行了回訪,發現在輿論監督之下,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民政部傳達室面貌改變,煥然一新;而一墻之隔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傳達室卻“冷硬”依舊,門檻難進。
10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北京北河沿大街的民政部大門口。走進傳達室,兩排10個沙發整齊地靠墻排列,窗明幾凈。室內新裝了一部外線電話和飲水機,更新了辦公設備,并增裝了兩盞吊燈,使室內的光線更加明亮溫馨。
“請問這兒能打電話嗎?”
“打內線還是外線?”一位女工作人員笑容可掬。
“我想找一下救災處的負責同志,麻煩幫我查一下電話。”
“請稍等……”一會兒,這位工作人員便撥通了電話。
一切讓人感覺溫暖自然。然而,10多天前,這里還是“口氣冷淡”、“態度生硬”、“表情冷漠”……
隨后,記者采訪得知,民政部對新聞監督非常重視,要求從維護政府機關形象的高度,認真查找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舉一反三,在傳達室、交通、通訊、食堂等直接為部內外群眾服務的窗口崗位,狠抓各項工作規章制度的落實。國慶節后一上班,部機關服務局便召集相關部門開會,研究解決問題。
轉眼快到中飯時間,記者離開民政部來到隔壁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大門口。剛要進傳達室,即被一位正在門口曬太陽的老大爺攔住。
“您是傳達室的工作人員嗎?”記者疑惑。
“是呀!”
“我們想找有關部門咨詢一些問題。”
“那你們到東交民巷27號吧!崩洗鬆斦f完,遞給我們一張“最高人民檢察院來訪處”的紙條。
我們還是堅持走進了那間窄小的傳達室。“能查一下高檢對外的咨詢電話嗎?”
“不能說,這是規定。”
“你們單位電話總機呢?”
“自己去打114查號臺問吧!崩洗鬆斒指纱嗟卮鸬。
隨后他走進傳達室,拿出飯盆,邊鎖門邊說,“中午大家都下班了,你們有事下午再來吧。我的意思你們聽明白了嗎?”
看著老大爺離去的身影,記者不免悵然。咫尺相隔,“冷”“暖”迥異,在兩個中央國家機關的感受使我們深深感受到:傳達室的小“窗口”卻關系著工作作風的大形象,聞過則喜帶來的是煥然一新,作風轉變;對“窗口”之過不知不問,或是放任不管,即使再如何改進工作作風,對老百姓來說也是“冷硬”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