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面對保健市場的誘人前景,我市幾乎所有的醫療衛生和藥品經銷單位都在施展拳腳,力爭分得這塊“蛋糕”中盡可能大的一份。而這種競爭的受益者是保健意識日益增強的普通百姓。
記者日前在四方區婦幼保健所采訪,發現這里正在醞釀生成一種全新的保健文化。首先,它的保健對象是健康的人群,主要是婦女和兒童,因此,這里的氛圍是溫馨的、活潑的,甚至是色彩斑斕的,全然不同于醫院里的緊張和特殊氣氛。其次,它極大地強化了服務功能。在這里,婦女和兒童保健的各類知識被制作成精美的圖板掛在醒目的位置,每周還定期為育齡婦女、孕婦和家長開設健康保健課,等等。再次,它不同于醫院等患者上門,而是主動地走出去,宣傳保健知識,送去保健服務。這里的婦女保健、兒童保健人員每年有四分之三的時間忙碌在工廠、幼兒園、居委會。正是這樣一種積極的、溫馨的保健文化,給這家保健所帶來了廣泛的聲譽和可觀的業務量。據該所負責人介紹,他們目前每年為1萬多名兒童和2萬余名婦女查體,而且這個數字逐年擴大。
在專業保健機構提升服務品位的同時,醫院和藥店也盯住了保健市場這塊越來越大的蛋糕。目前,不僅大多數醫院都有兒童保健科,而且,以前專為保健干部提供服務的醫院干保科,現在也向普通市民敞開了大門。記者近日在人民醫院干保科了解到,針對不同的對象,醫生會為其列出不同的查體菜單,而到底查什么、所用費用幾何,由查體人自己說了算。目前,普通市民查體已經占到了這里接待人數的一半左右。
一直以保健藥品和保健食品為主打進軍保健市場的各大藥店,近來又精心推出了以中醫保健理論為指導的各類藥飲、藥膳。市區東部的健聯藥店甚至請來了兩位知名老中醫,為顧客提供食療咨詢服務。在不同的季節,對不同的人,他們會建議吃某種東西,或在普通飲食中增加點什么。既無須吃藥,又能起到養生保健作用。
業內人士認為,生活水平提高后保健需求增長是必然趨勢,保健藥和保健食品近些年來的熱銷即是證明。在這方面,醫療衛生機構比藥品生產廠家慢了一步,但隨著競爭加劇、市場意識增強,現在已經沒有誰肯“大方”地放棄這個健康人的市場。問題是,誰的服務更好、更周到———保健不同于看病,沒有人會因為對方醫術好而忍受其冰冷的面孔。(本報記者王麗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