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后曼哈頓下城目擊記
2001年09月16日 01:48
中新社紐約九月十四日電題:恐怖發生后曼哈頓下城目擊記
作者邵薇
幾天前,從紐約大學位于布力克街的銀樓上,可以非常清晰地面對世貿中心那高聳入云的雙臂,襯托它的壯觀的海面,以及象群山一樣擁護著它但比它矮小許多的樓群。如今,除了濃煙和偶爾的火焰,就是被污染了的天空,或者說,一個殘缺的畫面,天還是那個天,地還是那個地,但紐約,殘廢了,兩只美麗的手臂忽然被野蠻的力量,在二十分鐘之內砍斷了,與此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人在這二十分鐘內,都體驗到了拉腰斬斷的感覺。
步力克街和休士頓街(HOUSTON)是紐約下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從這里往下走,就是著名的蘇荷藝術區,通常是游人如織,再往下走,就可以直對對面向世貿中心和華爾街,但今天,別說路上沒有了穿著打扮超前的藝術家,學生,游人,道路兩旁的畫廊和咖啡店大門緊閉,抬頭看見的就是軍人,警察,不斷有警車,消防車,紅十字會急救車和技術工程車往返,毫無疑問,你站進了戰爭警戒區內,這里,是警戒區的開始。
我憑著一張記者證,還算沒太費口舌就進入了警戒區,設計的路線是從西百老匯大道盡可能地往南走,越靠近世貿大樓越好,然后繞七大道回來。
下午的陽光和昨天一樣溫暖,只是空氣中強烈的煙味沒有因為大樓的倒塌和無數生命的消失而退去。人們在一天一夜后,還得依靠面罩來過濾空氣進行呼吸。
在路邊,我問一對坐在石凳上的夫妻,“老人家,你們怎么進來的?”“我們就住在這附近,憑身份證進去。”妻子說道,丈夫摘下口罩補充:“我們反正也沒有地方可轉移。”
“你們害怕嗎?”他們互相看著,“不怕,寶貝,對我們的年齡來講,這無異于是又一次珍珠港事件,但是,我們會好起來的”兩人把手放在彼此的手里,依偎著。
一路看到的是,所有的商店都關了門,走路的人除了軍人,便是幾個帶著相機,匆匆往南趕路的人,偶爾會有附近的居民匆匆來去。
昔日熱鬧的堅尼路中國城,此時空無一人。會沒有人嗎?我幾乎不敢相信這里曾經有過的繁忙景象,連接紐約和新澤西州的交通樞紐荷蘭隧道,平日里車水馬龍,走一步停十步,現在暢通無阻。
越往南走,空氣中的燒焦味道越濃,紐約市消防隊的車不斷地急速駛過,車上的人大多是灰塵滿面,衣服破損,過了教堂街,走到都恩街和西百老匯大道上,地上的積塵便厚起來,街道受損的場面變得觸目驚心,停在路上的車輛包括警車都已經被大樓倒塌時砸得破爛不堪,象一堆堆破銅爛鐵。
過了都恩街后,又是瑞德街(READE),路邊時不時有一些長條桌子,擺放著礦泉水,沙拉,皮薩餅等,有一些來義務工作的年輕人,向路過的軍車或紅十字車車窗里遞水,路邊的樹上,甚至在一輛警車上,我看見一個老人的照片和電話號碼,是他的家人在尋找他。九·一一當天早上,老人在世貿大樓一號樓當警衛,然后就消失了。
這時,我已經可以清晰地看見,倒塌的世貿大樓了,無數條消防水管對著那些鋼鐵和水泥的丑陋殘軀噴射,濃煙滾滾。
走到謙博街,警察已經不是紐約市警察了,這里的警察是國家衛隊,是聯邦警探。無論說死說活,都不允許任何人再前進,一個國家衛隊的年輕英俊的軍人對我們幾個人說,“我們是執行任務,你們必須服從。”
我試圖從靠近哈德孫河邊的西街朝南靠近世貿大樓,但走到河邊,才發現這里更緊張,來往的除了軍車之外,都是一些巨型的工程車,有的帶著一個巨型工具,路邊擁擠得已經不需要警察了,人是無法通過的,來回跑的警察已經戴著非紐約警察的標志了,湊近一看,有長島的警察和紐約州其他市的警察。
我來回跑了幾趟,實在找不到更接近的位置了,就對著那些丑陋殘軀盡可能地拍攝。不走到它們的面前去也好,至少在我的頭腦里還保留著燈光閃爍的世貿中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