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教師節有些平靜,少了提高教師待遇的吶喊,多了對教師地位羨慕的目光。回眸17年教師節的歷程,教師工資增長已超過10倍,人均居住面積差不多翻了一番,曾經備受冷遇的教師如今成了“香餑餑”。
清貧曾是教師過去的生活寫照,可如今我市教師的工資水平已躍居收入較高群體。1985年1月全市中小學實行工資制度改革,老師工資大幅提高。時年第一個教師節時,全市老師的人均月工資由以往的50元提高至100元左右。經過幾次提級,今年全市老師人均月工資已達到4位數,比17年前增加了十幾倍。
身居陋室也曾是老師從前的住房條件,如今老師的人均居住面積已超過10平方米。1985年至1993年,市區兩級政府共投資8000多萬元為中小學教師新建住房面積16萬平方米,全部解決了2平方米以下教師特困戶住房問題。1994年至1998年,市政府投資6.2億元為教師興建“廣廈工程”,建成住房69.9萬平方米。到1999年底,全市教師人均居住面積已達10.01平方米。
教師工資、住房的改善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教師地位的提升,但同時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氛圍更讓人體會到教師的前程遠大。從剛剛結束的全市慶祝教師節大會來看,獲獎教師接近900人,既有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全國優秀教師,也有省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教師、師德標兵和青年教師優秀人才,而17年前的第一個教師節上只表彰了為數不多的市優秀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市教育局還面向全國招聘優秀中學教師,并且首次許以重金,視情況不同發給引進的教師安家補貼1至5萬元。
教師境遇的改善令教師崗位趨之若鶩,市教育局的人事管理發生了變化,由昔日嚴格控制中小學教師外流,改為如今的“嚴進寬出”,即學校調入教師要“嚴”,調出教師要“寬”。(本報記者劉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