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昨天上午,市教育發展基金會發放30萬元資助金,為全市持有“特困證”的考上本科的52名學生解了燃眉之急,未獲資助的大學生也可毫無牽掛地上學,因為“減、補、獎、貸、助”的“綠色立交橋”已架至島城高校,保證考上大學的學生一個都不少。
與往年一樣,貧困大學生上學難受到全社會的關愛。市教育發展基金會接受青島扶桑精制加工有限公司捐贈,對今年全市持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和“農村貧困人口社會保障優惠證”的考上本科的學生每人發放3000元;市總工會拿出15萬元資助60多名考取大學的困難職工子女;市南慈善協會資助7名家庭困難的大學生……涓涓細流已匯成愛的河流,不讓因家庭困難而失學的辛酸在我市上演。青島3中學生劉薇父母都是下崗工人,媽媽身體多病,全家所有的收入加在一起每月只有645元,她今年考上了青島大學音樂學專業,每年學費就需6000元,加上其它費用總數已超過8000元,父母東拼西湊還沒有籌齊,市教育發展基金會的3000元資助金恰似雪中送炭。
不僅如此,島城高校也開始“減、補、獎、貸、助”多項資助渠道,保障每一名學生都能順利完成學業。青島海洋大學的學生今年可以享受工商銀行1750萬元的助學貸款,學校還將對部分特困家庭學生的學費進行減免,并將在本學年中投入300萬元的勤工儉學基金和100萬元的困難補助,就連特困生寒假的路費學校也準備好了;青島化工學院已就國家助學貸款問題與有關部門達成了協議,不久即可在全校推行,使每位特困生每年最多可獲6000元以上的貸款,學院還為今年特困新生預先留出了50余個勤工助學崗位,特別困難的學生只要能夠保證不耽誤學業,就可以邊上學邊通過校內打工解決自己的生活費用……
特困大學生可以求學無憂!(本報記者劉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