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教師節對中國師生來說是盡人皆知,可對外教而言則是新鮮事,因為在國外鮮有國家設有教師節,但這絲毫不影響外教過節的喜悅,他們高興地在學生用異域語言和風俗精心營造的“家”中過節,有的外教還萌生了節日意識,自發地開起慶祝晚會。
今年是青島霍爾姆斯學校的美籍老師瑪格麗特·威爾遜在我市度過的第三個教師節,她打算在教師節聯歡晚會上為全校師生表演美國舞蹈,還打算與霍爾姆斯學校在華夏職教中心和青島大學的外教一起開個晚會,對飲幾杯,再談談感受,這簡直就是個中國老師地道的教師節過法。
瑪格麗特至今難忘前兩個教師節學生給予她的關愛。第一個教師節時,剛來青島的瑪格麗特就收到了學生的禮物———一支鋼筆和兩張賀卡,讓她感到驚喜。更讓她高興的是在第二個教師節她收到了更多的禮物。她認真保存了所有的禮物,有手工制作的賀卡、“恩師難忘”的木牌、“師生情”字畫等,她要把學生的這份心意帶回美國,讓美國的學生看看,中國的學生是多么尊重老師。
雖說只有短短5天的接觸,但青島華夏職業中心的學生已在為外教謀劃教師節的安排。張帥說中國有句古話是“每逢佳節倍思親”,他與同學正在查找資料了解澳大利亞的風俗習慣,準備教師節那天讓老師在青島找到家的感覺;周榮榮準備在教師節那天用英語對外教說“老師辛苦了”……學校的澳籍外教羅伯森老師連聲夸贊中國的教師節是個好主意,能讓人們重視教師工作的辛苦,記者采訪的所有外教都是如此贊美教師節。
兩天后的那個節日,島城外教將與中國老師一起享受學生的厚待,傳統的尊師重教會由此走向世界。(本報記者劉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