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窮苦與母親的早逝,給趙本山帶來了磨難和悲傷,后來的經歷和奮斗,確實又給趙本山帶來了諸多的欣喜和安慰。離婚
想當年,“最初就是想把戶口整進城,沒啥更多的奢望。19歲還沒明白家庭咋回事兒呢,就稀里糊涂地把婚結了”。沒滋沒味兒沒有共同語言的日子注定最終要分西東。
但趙本山并不像有些男人那樣散伙時分外眼紅,打得仇人一般。趙本山覺得婚姻就是一種責任,前妻雖然沒什么文化,自己也從沒愛過她,可她人心腸好,只是精神上沒法兒溝通。“兩口子總沒嗑兒嘮,思想上老整不到一起還過個啥勁兒?”最后的結果自然就是離婚。
趙本山的責任感為離婚所付出的代價,就是把錢、房子、女兒都給了前妻,自己凈身出戶。后來女兒考入大連外語學院,趙本山又為母女買了套房子。結婚
1988年告別了舊生活后,趙本山遇上了知音———戲校教師馬麗娟,通過多次的藝術合作,兩顆心逐漸靠近。到了1992年,兩人終于走到一起。
趙本山曾深有感觸地對朋友說過:“是麗娟讓我得到了愛,知道了什么是愛情。我離婚時,有人說我是愛情的叛徒,其實我認識麗娟以前,還沒得到過真正的愛情。”
如今,趙本山得到的不僅僅是愛情,妻子馬麗娟還帶給他一雙胞生的龍鳳兒女,并且是那年大年初一的吉祥雙喜。戰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