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鞍山消息婚姻介紹所,顧名思義是為一些男女婚姻大事做中介服務(wù)的場所。而現(xiàn)如今,婚介所冒出一個新興“職業(yè)”———婚托,使許多人對走了樣的婚介所望而卻步……
張氏女子是個“婚托”,騙吃、騙喝、騙錢是她在婚介所里的惟一工作。這位不愿意透露真實姓名的女子講述了她在婚介所的一些經(jīng)歷。
據(jù)她講,“婚托”大都是一些沒有正當職業(yè)游手好閑的人,以女性為多。她來自吉林,離異,今年29歲,在鞍山市鐵西區(qū)大西街附近的某婚介所混了半年,因為人們已經(jīng)知道了她的底細,不久前“下崗”了。去年,她到婚介所征婚,老板看她模樣不錯,便勸她到婚介所干,保證她“天天吃好、喝好、有錢花”,于是她便留了下來。
張氏女子最多一天能“相”七八個對象,每個都不白看,或有提成,或征婚者請吃飯。有一次,一個五十多歲的離婚男人看上了她,說:我知道你不可能跟我成家,希望你能和我多處幾天,你放心,我不會讓你后悔的。男人臨分手時給了她500元錢。一個工人看上了她,她硬著頭皮跟其處了一天,花了他不少錢,第二天找了個借口告訴對方“不處了”。
據(jù)了解,現(xiàn)在不少婚介所都做過這樣的生意。為了籠絡(luò)顧客,他們對上門的征婚者不查看任何證件,征婚者說啥是啥,從不核實。其中,利用“婚托”是婚介所慣用的伎倆。他(她)們經(jīng)常以不同身份與不同的征婚者約會。為了避免弄混了,約會前婚介所老板都要反復(fù)叮囑:9點約會時你是張三,10點時你是李四……有時“婚托”記不住自己的假姓名,身份經(jīng)常張冠李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