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今日晚報專電在過去的20年中,北京人食物中糧食所占的比例已經下降了三分之一,這使人體內的酸堿平衡被打破了。有關專家說,這些“酸性體質”都是吃肉惹出來的禍。
據對北京330萬居民飲食習慣的調查,20多年來,北京居民總的膳食結構中,糧食、薯類及豆類所占的比例明顯下降,已經從過去的三分之二下降到現在的三分之一,而動物性脂肪及油脂的攝入量上升了近10倍,有人每天攝入的食物油竟高達83克,遠遠超過了正常所需的25克。有關專家指出,大量攝入這些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食物的結果是,體內產生過量的酸性物質,當這些酸性物質的含量超過人體調節能力時,人體的內環境就開始惡化,便出現了極不健康的“酸性體質”,而只有在體液的PH值正常時,體細胞和免疫細胞才有能力吞噬和消滅癌細胞。
現代醫學已經證實,許多因為生活質量提高、食物精細引來的“現代病”,都與吃肉吃出來的“酸性體質”有關,如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動脈硬化、痛風等。據統計,北京高血壓的發病率位居全國第二位。與此同時,以前十分罕見的痛風病、脂肪肝在剛過30歲的青壯年中高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