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南京8月17日電“咱村的成友寶真的考上研究生了。”消息在鄉下傳得特別快。40歲的農民成友寶,在接到云南大學人文學院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前,正在村南的一畦稻田邊放籠子、捕黃鱔。
成友寶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在江蘇興化市林湖鄉的一個不大的村落里,除了侍弄3.5畝地外,他還有一個手放篾籠捕黃鱔的絕活,靠捕鱔魚一年凈收入五六百元,這是他往返云南參加研究生復試的全部費用。
1980年,19歲的成友寶第一次參加高考,在村里是高考恢復后第一個參加高考的人。20年后的今天,40歲的他又成了這個村里出的第一個研究生。
從1991年底參加自學考試,到考取研究生,40歲的成友寶走過了一段坎坷而堅定的自學之路。
1994年底,成友寶南京師范大學英語專科畢業,1995年又通過了英語本科自學考試10門課程。
成友寶的小屋在村里的一條小河邊,平時一直無人光顧。家中所有的電器就是一盞應急燈。28元一只的這種應急燈,三年中成友寶用壞了3只。學習和考試是他生活的軸心,每年郵購的書籍和參加考試,對成友寶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過去的10年中,成友寶捕魚、種田之外就是閉門苦讀。他的英文作品在《中學生英語》和《中學英語園地》上發表了,村里讀高中的孩子回村說起過這種“驚奇”———這星期老師講授的英語范文是咱們村的成友寶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