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首義紅樓、北大紅樓到廈門遠華紅樓
2001年08月10日05:49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
聽到“紅樓”一詞,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
因為曾長期生活在武漢,“紅樓”之于我,第一個“義項”是位于三楚名勝黃鶴樓附近、武昌蛇山之麓的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一幢磚木結構的紅色兩層樓房。1911年10月10日晚,駐武昌新軍的革命士兵40余人,在第八鎮(師)工程第八營革命黨總代表熊秉坤的帶領下,打響了武裝起義的第一槍,辛亥革命爆發,史稱“武昌首義”。隨即,湖北軍政府正
式組成,宣布廢除清朝年號,成立“中華民國”。五千年的中國從此告別了帝制的家天下,踏上了建設公民社會的歷史征途。在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之前的近三個月內,這座不朽的“紅樓”曾是革命黨人的大本營,是代行中華民國中央政府職權的政治中樞。
紅樓,首義紅樓,紅色的樓,革命烈士鮮血染紅的樓,永遠矗立在一切反對帝制反抗皇權的志士仁人心間的光耀千古的樓。
對于北京人,對于眾多略知中國現代史的人,提起“紅樓”,大約首先想到的是位于故宮北面、沙灘一帶、今五四大街北側的那幢北大紅樓。這里是北京大學第一院(文學院)舊址,“始建于1916年,因該建筑主體用紅磚建成,故稱紅樓”。這里也是五四運動的發祥地———中國現代史的起點,當年愛國青年學生的游行隊伍就是從紅樓后的民主廣場集合出發的。
這座紅樓是中國文化人心中的殿堂。當年的北大學生、后來的散文家張中行先生在《負暄瑣話》中,深情地記載了“紅樓點滴”系列。從“紅樓”自由的學術空氣,到它嚴正的求真精神,到它兼容并包的“容忍”,無不令人神往。張老先生寫道:“說是(學術)空氣,無聲無息,卻很厲害。比如說,許多學問大有成就的人都是藍布長衫,學生,即使很有錢,也不敢西服革履,因為一對照,更慚愧。其他學問大事就更不用說了。”在紅樓,金錢與權勢收斂起趾高氣揚的常態,在學問與真知面前謙抑自處,這里有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超越了拜權拜金的混濁世俗。
紅樓,北大紅樓,人文精神鐘靈毓秀的結晶,民主、科學思想濫觴神州的源頭,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里程碑,中國知識分子永遠的心靈家園。
兩座“紅樓”,在我的心中,都是圣潔的象征。
如今,卻冒出了一座什么鳥“紅樓”,一時間聞名中外,乃走私大梟的“公關”基地,貪官污吏尋歡作樂的巢穴。據中央電視臺披露,廈門遠華走私大案的主犯賴昌星花費1.4億元人民幣建造了一座外表平常的七層紅色小樓名之曰“紅樓”,專在這里結交達官顯貴。此樓里什么鴛鴦浴池、豪華客房等奢靡淫樂設施一應俱全,并招募了一些年輕貌美的女子“提供周到而特殊的服務”。幾年里出入這座鳥“紅樓”的有原廈門市黨政高官、海關頭領,還有公安、商檢等要害部門的要員。據悉,此樓將辟為“反腐敗教育基地”,供廣大干部群眾參觀。
從今往后,提起“紅樓”,世人的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廈門這座盜穴與淫窟了!這些該死的亦商亦匪亦官亦盜的狗男女,不僅侵吞、糟蹋了國家的財富,更加不可饒恕的是,褻瀆了圣潔的“紅樓”二字!
賴昌星這種無賴,為什么偏要給這座鳥樓起名“紅樓”呢?他自然不知道首義紅樓、北大紅樓,甚至不知道賈寶玉棲居的那座號稱“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的“紅樓”;他能想到的只會是,他要走紅,他的生意要紅火,他離不開政界和執法部門“紅人”的支持,他要永遠紅下去,要紅透中國,就少不了這座為他聚熱能助燃燒的“紅樓”。
半文盲賴昌星幾年間昌耀如星,能“搞掂”“搞定”偌大一個廈門特區,且勢力能及京師要害衙門,所賴者何?顯然不是他的家族背景或文化知識素養。他的“聰明過人”憑的是直覺。讓他“搞大”的直覺是些什么內容?可以描述出來嗎?
我無法描述一二,但我的直覺也告訴我:他的“紅樓”所秉持的精神要義與首義紅樓、北大紅樓的內涵正是相反的東西。與民主、科學不相干,而正是辛亥革命前、五四運動前彌漫于中國官場與商界的那一套腐朽的封建的做派,只是技術上更加現代化罷了。
從首義紅樓到遠華紅樓,90年過去了;從北大紅樓到遠華紅樓,也有80多年。當年慷慨赴國難、舍身求新法的先烈前賢,豈料“紅樓”會變異出如此劣種,會染上如此污穢?
從彼紅樓到此紅樓,我不禁念叨起孫中山先生的遺言: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鄢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