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政府日前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今年來出口增長率、工業生產增長率和設備投資增長率相繼出現負增長,韓國經濟當前正處于一個困難時期。為此,韓國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擺脫經濟困境。
據統計,今年韓國的出口在第二季度出現10.8%的負增長,7月份的負增長率更高達20%,為34年來的最大月減幅。衡量今后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設備投資今年來也不斷下降,第一和第二季度的減幅分別達到6.2%和4.7%。出口和設備投資的減少引起企業活動萎縮,工業生產在6月份也出現了2.7%的負增長。韓國政府認為,導致這一局面的外部原因是美國經濟疲軟和日本經濟停滯,這使對美日市場依賴很大的韓國出口遭到重大打擊。從內部原因來看,韓國的企業結構調整還沒有結束,社會各界所關心的企業如何處理還沒有下文并成為市場不確定的因素;企業在市場前景不明朗的形勢下紛紛緊縮經營。此外,勞資關系緊張、朝野對立嚴重等也是影響經濟復蘇的原因。
韓國總統金大中7日在他主持召開的經濟長官座談會上承認,韓國經濟目前正“處于困難時期”。他說,外部因素是韓國本身難以克服的,而內部因素經過本國的努力是可以克服的。他強調,不管環境如何惡劣,韓國都要“尋找到經濟發展的出路”。為了克服當前的經濟困難,韓國政府決定從消除市場不確定因素、搞活出口、靈活運用財政計劃,以及大力吸引外商投資等方面下手,在困境中殺出一條生路。
在消除市場不確定因素方面,政府決定繼續扎實地推進企業和金融業的結構調整:一是盡快解決大宇汽車公司等社會各界關注的幾個企業的出售問題;二是早日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加快銀行合并,實現銀行系統的大型化和兼業化,創造以效益為主的競爭環境。同時,政府將繼續修改有關法律法規,放寬對企業經營活動的限制,為企業經營創造寬松的環境,并從金融上支持企業擴大設備投資。
在搞活出口方面,要實現出口商品的高附加值化和多樣化,改變出口商品偏重于半導體、電腦等少數商品和出口市場偏重于美日的局面。要把信息技術產品、成套設備、海外工程承包、文化產品、旅游產品等納入重點出口產品范圍內;積極進軍中國,開辟中東市場,關注發達國家還未涉足的“縫隙市場”;要增加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納米技術和能源技術的研究開發投資,以保持出口的競爭力。同時,政府將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和風險企業向出口企業轉化,并從金融上向出口企業提供幫助。
與此同時,韓國政府決定從8月至年底追加10萬億韓元(1300韓元合1美元)的財政支出,并把下半年大部分的投資計劃提前到第三季度執行。此外,政府將進一步改善外商投資的環境,特別是解決好勞資糾紛問題,放寬對外商投資的限制,積極引導地方政府吸引外資。
韓國政府認為,盡管出口、工業生產、設備投資等處于困難境地,但國內消費、建筑業等正在穩步增長,失業率和物價也基本穩定。政府預計第三季度韓國的經濟增長率可能徘徊在3%左右,但是政府采取的措施將在第四季度逐步產生效果,同時世界經濟也可能有所好轉,屆時,韓國的經濟增長率有可能回升到5%的水平。新華社記者高浩榮(新華社漢城8月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