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入WTO后,交通運輸業也因此成為“入世”受益最大的行業之一。總體而言,港口、機場、海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子行業受益最大,而航空、倉儲、內河運輸等面臨的挑戰更多。
海運。海運企業將是中國“入世”的直接受益者,并且這種受益能夠在“入世”后迅速表現出來。目前滬深兩市海運類上市公司主要有寧波海運、天津海運、中海海盛等,其中天津海運主要從事代表未來發展趨勢的海洋集裝箱運輸,發展前景十分光明;寧波海運、中海海盛則分別是外貿大省浙江省、海南省的航運龍頭企業,“入世”受益程度也較大。
港口。港口和海運一樣是中國“入世”的直接受益者。同時港口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具有建設周期長、投資巨大的特點,并在很大程度受自然條件的制約,“入世”后受國外資本的沖擊比海運業更小。可以說,港口在眾多行業中是受益程度最大的。從目前情況看,港口碼頭已經成了航運市場資本追逐的新熱點。目前港口類上市公司中,鹽田港是我國華南地區集裝箱主樞紐港;天津港則是中國北方最大的貿易口岸;上港集箱地處全國最大的外貿口岸上海,公司2000年集裝箱吞吐量占上海港的63.9%。重慶港九作為長江上游和我國西南最大的主樞紐港。
機場。目前,我國航空運輸市場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入世”后隨著國外航空公司的介入和空運客貨運輸量的大幅增長,機場面臨著不可多得的發展良機。目前三家機場類上市公司上海機場、深圳機場、廈門機場由于所處的獨特地理位置,未來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類企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道路建設取得了巨大進展,當前公路、水路、鐵路交通緊張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得到緩解。但是與國際上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入世”和西部大開發等的推動下,未來幾年國內基礎設施建設仍將投入極大的財力與物力。今年全國公路建設投資額將超過2000億元,整個“十五”期間鐵路建設投資預計將達到3500億元。這為相關上市公司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如路橋建設、中鐵二局等。陳曉翔許少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