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講話,進一步闡述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指導我們在新世紀全面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如何深刻認識《講話》的重大意義?怎樣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青島海洋大學經貿學院院長劉子玉教授。
談起《講話》的重要意義,劉院長說,江澤民同志“七一”講話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黨建理論的最新成果和集中體現,是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重大發展,是加強黨的建設的綱領。我們要站在歷史的高度、時代的高度來認識這一問題。在新舊世紀交替之際,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向新的目標邁進之際,我們黨面臨著“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歷史性課題。這是因為:其一,我們面臨著全新的國際形勢,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際社會主義運動遭受空前挫折。在日新月異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下,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如何吸取經驗教訓,鞏固自己,加強自己,是歷史向我們黨提出的新課題。其二,在新世紀,我們黨擔負著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我國即將加入WTO,我們要在本世紀前十年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任重而道遠。而我們黨所處的國內環境又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如全社會范圍經濟成分、利益主體、社會階層、分配方式、生活方式日趨多樣化,這既推動了我國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及社會全面進步,又對黨的建設提出了新課題。其三,黨內在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存在與形勢任務要求和先進性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面臨著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能力和抵御風險能力的歷史性課題。“七一”講話總攬全局,高屋建瓴,科學地回答了時代提出的“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這個根本問題,是對黨建理論的新概括、新發展,也是對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新貢獻,是新時期指導我們黨建設的綱領。
那么,怎樣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改進和加強黨的建設?
劉院長認為,首先要學習“講話”,牢牢把握好“講話”的精神實質,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講話”的精神上來。學習“講話”要緊密聯系實際,與總結黨建經驗、研究黨建問題、推動黨建工作結合起來。
第二,要堅持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老祖宗不能丟”,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必須堅持,否則就會迷失方向。但是馬克思主義必須同各國、各地的實際相結合,必須隨著實踐的不斷發展而發展。所以我們要不斷地解放思想,不斷地開拓創新,自覺地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體制、做法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錯誤的教條主義的理解中解放出來。要勇于實踐,大膽探索,研究新問題,提出新思想,開辟新境界,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第三,要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加強黨的組織建設。一是要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提高黨的社會影響力。要始終堅持以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軍人中的黨員作為黨的隊伍的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同時也必須看到,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社會階層構成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個體戶的從業人員通過合法經營、誠實勞動為發展社會生產力作出了貢獻,對此必須予以正視。我們應該把他們隊伍中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自覺為黨的路線奮斗、符合黨員條件的社會其他方面的優秀分子吸收到黨內來,通過黨這個大熔爐,不斷提高政治思想覺悟,從而增強黨在全社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二是堅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學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要發揚黨內民主、切實保障黨員民主權利,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和各級黨組織的積極性。各級黨組織都要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建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應建立健全完善黨的領導制度和工作機制,不斷增強黨的活力。三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全面貫徹干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方針,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建立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用人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建設一支高素質、能擔當重任、經得起風浪考驗的干部隊伍。
第四,從嚴治黨,加強黨的作風建設。黨的作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命,關系事業成敗。一個執政黨如果不注重自身的作風建設,不正之風蔓延,就會脫離群眾,失去民心,失去政權,蘇東劇變的教訓必須吸取。要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力度。要抓好領導干部的黨風黨紀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權力觀。更重要的是通過深化改革,探索和建立一套監督、約束體制和機制,依靠體制和機制抑制腐敗,鏟除產生腐敗的土壤和條件,這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