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街延長線上6月21日的“一聲炮響”頗有些象征意味。就在前一天,外經貿部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語氣堅定”地向傳媒透露,經過15年的艱苦談判,中國終于掃清了加入WTO的全部障礙,僅僅1天之后,北京最傳統的支柱企業之一———北京第一機床廠的部分廠房就以定向爆破的方式拆除了,北京的新鮮事物———商務中心區即CBD從紙上談兵開始進入實戰階段,一個高樓林立、信息密集、商機無限而又綠草如茵的新經濟圈已經眉眼宛然。
了解新北京經濟史的人都知道,北京第一機床廠與首鋼、北化一樣,曾經是北京的標志性工業企業,曾幾何時,這些企業不約而同地開始從首都經濟中心圈淡出,取代他們的核心地位的,是眾所周知的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北京第一機床廠的定向爆破不僅象征著CBD開始正式動工,也以一種戲劇性的方式宣告,北京的經濟模式已經徹底轉變:勞動力密集、技術含量相對較低、能源消耗大、污染也比較嚴重的重工業不再是首都的寵兒,一大批技術密集型的經濟實體已經開始領跑,為新經濟和商貿活動提供多元服務也正在成為一個“經濟生長點”,前者的代表是中關村,后者的代表則是由寫字樓、公寓、頂級住宅和公園組成的商務中心區。如果說中關村的發育多少還有些盲目的話,金融街和CBD的規劃與建設則完全是“蓄謀已久”、有意為之,并且正在演繹為首都經濟的新傳奇。
當然,CBD的建設也不是沒有很重要、同時也很容易被忽略的內容。從CBD現有規劃的內容看,隨著商務中心區建設的大規模進行,北京的經濟和文化中心都將大幅度東移,國貿一帶的金十字將更加燦燦生輝。但與此同時,北京的城市布局、功能分區將會有所改變,首都西部如何尋找新的發展機遇成為一個重要課題和難題。
另據了解,在朝陽區這個不大的區域內,要拆遷的傳統企業多達近40家,這些企業有些要另立門戶,有些則可能就此消失,如何處理好這些企業的職工再就業問題,如何給該地區的“讓路”人員找好后路,既關系到CBD的順利建設,也關系到首都的安定團結。不僅朝陽區面臨著這個問題,整個正在完成轉型的首都經濟圈都面臨著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