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逛市場的人對“華清”肉制品可能并不陌生,在我市肉制品行業,青島華清食品有限公司占據重要的位置,公司生產的烤腸、火腿、烤肉、醬制品四大低溫肉制品系列、40多個品種都是消費者喜愛的產品。這家公司從一個加工作坊起步,至今已發展為擁有固定資產3900萬元、年銷售額4000多萬元的專業化私營企業。
一
先從華清公司總經理談起。他于1983年從學校踏入社會時,市場經濟還沒有起步。接下來幾年,他與很多同齡人一樣,在生產隊當過農民,干過臨時工,也在村辦小工廠當過工人。改革開放讓不少年青人通過辛勤勞動富了起來,年僅23歲的鄭佳先也萌生了做生意的念頭,1986年他和妻子向親朋好友借了1萬元錢,在自己家里支起大鍋,買來鍋碗盆和絞肉機開始做肉品加工生意。因沒有品牌,規模又小,生產的紅腸、香腸只能在集市和農貿市場上銷售,利潤很低,給國營菜店和商場送貨,多數被拒之門外,原因是個體戶加工的產品,衛生、質量難以讓人放心。
為能生產出好的產品,鄭佳先花錢請來有經驗的師傅進行指導,自己認真地跟著學。為了打開銷路,即使一個客戶只要兩三斤貨,他也會不管路途遠近送貨上門。晚上回來還要按師傅教的工藝配方加工生產。艱苦的創業就這樣持續了好幾年。但辛勤的汗水最終換來了豐厚的回報。憑著優質的服務,鄭佳先加工的肉制品慢慢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他由此也積累起了第一桶金。
二
1991年,四方華清食品公司成立,從此開始了二次創業。底子薄仍然是制約公司發展的重要因素,為使產品站穩市場,他們首先從提高產品質量開始做起,公司請來國內著名的肉食專家到廠指導,同時成立由十多名專業人才組成的技術研發部,配備了高標準的化驗室,使產品的制作工藝在穩定中不斷創新,有些產品如烤腸、辣肉、香辣里脊、醬肉,憑借其制作工藝獨特、口味出眾,逐步占據了同類產品中的主要市場份額。
為擴大生產規模,改善生產條件,公司又投巨資征地30畝,建起了近萬米的高標準潔凈廠房,引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德國流水線生產設備,所有生產工序實行全封閉無菌操作,日生產能力也提高到60噸,產品達到國家級質量標準。同時,他們還投資300萬元配備了500噸超低溫冷庫,確保了銷售旺季原材料的供給。一系列舉措,使華清食品公司在全市肉制品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和實力的增強,管理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1997年,青島華清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一變化順應了市場經濟對企業管理方式的要求。華清公司借鑒國內外同行業先進的管理模式,結合企業實際,建立了一套自己的質量管理體系,每一生產環節都有專人負責,嚴格把關。目前,企業已全面通過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在各類質量抽檢中,“華清”產品連續保持優良,并創下無嚴重質量投訴的行業紀錄。
三
嚴格的質量管理,一流的技術及服務,使“華清”在競爭激烈的肉制品市場中站穩了腳跟。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間的競爭已不僅是質量的競爭,更是品牌的競爭;要想在競爭立于不敗,必須強化品牌意識,走名牌之路。為此,華清在公司內部努力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引入競爭機制,使員工獲得一種溫暖、奮進、榮耀的感覺,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公司還不斷改善員工的福利生活條件,選派優秀員工到大的企業集團、大中專院校進行學習培訓,提高員工綜合素質,進而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
在內強素質的同時,公司也在極力塑造企業的外部形象。目前,公司已全面導入CI系統,強化了企業視覺、行為、理念識別。優質的產品,完善的營銷網絡,加上企業形象的不斷強化,“華清”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去年,被確定為“青島市著名商標”,華清烤腸、豬頭肉同時被評為“青島八大名吃”,企業也全面通過了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今年,“華清”系列肉食又被評為“中國優質名牌”,“山東省著名商標”。現在,很多消費者在購買肉食時已有目的地選擇“華清”牌,“華清”肉制品已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了牢固的品牌信任感,市場占有率在15-20%。
從一個小作坊到目前的大公司,鄭佳先感慨地告訴記者:是改革開放給了“華清”問世、發展的機會和成功的可能。盡管在創業過程中充滿著艱辛和曲折,但他們現在更享受著成功的喜悅。他說,在創業之初,致富可能是最主要的動力,但目前搞企業已成為一種事業了。公司無論是個人的還是集體的,發展到一定程度客觀上已成為社會的、大家的。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