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下午,青島國際會展中心的一號展室一直有20多人在三三兩兩地小聲交談。本次海博會的重要內容海洋領域新技術新成果對接會正在舉行。
記者發現,這里沒有旁觀者,所有的參與者都代表了一項技術或一個成果、一家企業。交談的內容也緊緊圍繞雙方合作的具體內容和前景,一些碰撞成功的科研院所和企業定下了初步承諾。
青島海洋大學剛剛與山東省水產企業集團總公司就甲殼質及其衍生物應用研究開發簽定了合作意向書。該校科技處的尹希剛告訴記者,蟹殼、蝦殼在企業加工生產過程中常常被扔掉,或僅僅是粗加工。其實,這些殼類中包含的多糖物質可以應用到農業中作為飼料添加劑,也可以用在工業中作為水處理的絮凝劑,還可以用于生產保健食品。這樣,產品的附加值就會大大提高。有關新技術的研究該校已于去年取得成果,但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合作企業。
山東省水產企業集團總公司科技開發部的梁峰峨說,蟹殼、蝦殼等的加工他們目前只是處于原料生產階段。如果能引入新技術,生產出高附加值的成品,對于企業發展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們看中了海大的這項技術,這兩天經過進一步商談,已經決定進一步合作開發。
廈門大學的廖鴻慈教授前天下午也對此次的收獲深表喜悅。她在代表該校與青島海洋漁業公司簽定了海洋生物保健品———哈健精生產技術的合作開發意向后對記者說,這項技術他們已經研究出來兩年了,但一直沒有找到企業合作開發。原因就是企業只要成熟的產品,而不愿意冒風險與科技人員共同把實驗室產品擴大為現實的生產力。而單憑高校自己,又沒有能力進行進一步的試驗。造成新技術待字閨中兩年多。她說,很高興這次在博覽會上遇到了知音。
據悉,對接會上已經簽定了六個合作意向。一位企業負責人說:“在這里,我們與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有了親密接觸的機會,了解了許多海洋科技方面的新技術、新成果,其中有不少是對我們有用或有啟發的。同時,我們也把想要的新技術告訴科研單位,讓他們了解企業的需要。海博會,就是搭起了這樣一個平臺。”本報記者王麗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