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跨入新世紀,創出新業績。我市鄉鎮企業今年上半年以來,緊緊圍繞“調整、開放、創新”這根主線,開拓進取,突出重點,呈現出健康、強勁的發展勢頭。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市鄉鎮企業實現總產值750億元,完成增加值205億元,實現營業收入720億元,完成利稅5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25%、26%和24.5%。其中我市鄉企增加值占全市的國內生產總值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今年以來,我市鄉鎮企業以調整為主線,加速了與國際經濟接軌的步伐。實踐證明,市郊經濟的最大優勢就在于對外開放。市郊各級政府通過抓開放,促進了鄉鎮企業產品結構的調整;通過抓開放,促進了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通過抓開放,促進了鄉鎮工業園區規模化和集約化的發展。據統計,上半年全市新批準的鄉鎮“三資”項目257個,合同外資3.7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4億美元,分別增長11.7%、10.8%和40%,分別占全市的61%、35%和57%,其中引進千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就有11個。在“引進來”消化提高的同時,我市鄉企的產品還昂首闊步地挺進到國際市場,參與國際市場的分工和競爭。今年上半年,全市鄉鎮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98億元,同比增長35%。
加快工業園的建設的步伐,也是今年以來我市鄉鎮企業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實現鄉鎮企業新一輪飛躍的有效途徑。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鄉鎮工業園,是自1992年我市鄉鎮企業從“星羅棋布”轉向相對集中,連片發展的新趨勢,是我市鄉鎮企業跨上新高度、進入新階段的一個重要標志。鄉鎮工業園的建設與發展,進一步改善了市郊對外開放的投資環境,調整了布局,優化了結構,同時,加快了農村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近幾年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新崛起的個體私營企業,目前已成為我市鄉鎮企業大軍中的一支最活躍、最有發展后勁的生力軍。今年以來市郊各地政府按照“三個有利于”的指導方針,出臺了一系列激勵個體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從而使市郊的個私私營企業如猛虎添翼發展迅猛。(本報記者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