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在2001中國青島海洋科技博覽會暨海洋科技與經濟發展國際論壇開幕式后,記者采訪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協主席周光召。
周光召是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曾在1987年到1997年10年間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因他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的研制中作出重要貢獻,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和黨中央、中央軍委、國務院頒發的“兩彈元勛功勛獎章”。他是美國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歐洲科學院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科學院院士,是目前中國擔任外籍院士頭銜最多的科學家。
雖然已是白發老人,但周光召給人的感覺是矍鑠而睿智。正值海洋節期間,記者的采訪話題也自然從“海洋”開始。
周光召說,海洋是博大的,海洋又是生命之源,從海洋產業角度看其涵蓋范圍包括國防、生產、環境等等,當前世界各國對海洋都給予高度重視。人們發現,海洋中幾乎所有的資源都是人類所需要并且可以被開發利用的。中國的海洋事業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總體上仍然與世界先進水平有一定差距,這與我們作為海洋大國的地位并不相稱。
周光召說,海洋研究要與國家經濟建設結合起來,也要著眼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目前海洋污染問題相對比較嚴重,在一些海域時常有赤潮發生,盡管全國海洋水產品產量有較快的增長,但同時一些珍貴的海洋物種正在減少和消失。因此必須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制定一個科學的規劃,對海洋加以合理開發利用,只有保護好海洋,清潔海洋,才能實現長遠發展目標。
在談到對青島發展海洋科研及海洋產業有何看法時,周光召顯得非常感興趣。他說,青島是中國的海洋城,海洋資源豐富,曾經領導了海帶、對蝦等幾次藍色產業浪潮,同時青島又集中了全國一半以上的海洋科研力量。今后,青島應當大力加強海洋科學技術研究,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形成合力,從而提高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他認為,青島的海洋科技工作者不僅要為青島、山東服務,也要為全國海洋事業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他強調說,要繼續加強基礎研究,對中國近海狀況包括從海底到海面,從海洋生物到海洋礦產都要有確切的了解。青島的海洋產業發展步伐要加快,除大力采用高新技術外,還要著力發展水產品的深加工,提高科技含量,增強輻射功能。除此以外,還要通過市場機制和力量來引導和帶動科研人員,例如出臺鼓勵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使科研人員和企業家一道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主力軍。
專程前來參加海洋科技與經濟發展國際論壇的周光召,此前已多次來過青島,看得出他非常喜歡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他說,海洋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山東是海洋大省,青島是華北地區的重要經濟中心城市和沿海開放城市,近幾年青島的經濟發展令人矚目,特別是今年北京申奧成功和中國即將加入WTO對于青島都是至關重要的。青島應當抓住機遇,早日建設成為經濟發達、環境優美、文化先進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作為中國科協主席,周光召對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作了精辟的論述。他說,在剛剛召開的中國科協“六大”上,江澤民總書記作了重要講話,明確指出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態度,提高全民族的科學素質,這是當前全國科技工作的一個重要指針。周光召說,科學普及要有相當的基礎設施作為后盾,目前全國很多城市都建立了科技館、科普館等,這有助于加大對科學知識的普及力度。當前各級政府部門特別是科協,要重點加強科普宣傳普及工作,用科學來引導人民群眾,特別是對于廣大青少年來說,要盡可能多地提供類似的科普教育場所,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來了解科學,讓我們的下一代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講科學,從小樹立起創新的思想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