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膠南市打破傳統管理格局,加快“工業興市”步伐,積極培植骨干企業做大做強。目前,在青島縣域十強企業中,該市就占有四強。今年1至6月份,膠南市工業系統完成工業總產值120億元,銷售收入110億元,實現利稅4.46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30.4%、32.7%和30.6%。
膠南市的工業過去在縣域范圍內并不突出,但是近年來這種局面卻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目前,該市已初步形成了由機械、橡膠、造紙、化工、建材、食品飲料、修造船、汽車八大優勢產業40多個門類構成的工業體系,擁有工業產品2500余種,其中鑄造機械、紡織機械、制鞋機械,紙制品機械、手推車、肉制品、化工制品、釀酒、玻璃及玻璃制品、海藻制品、修造船等十余個門類的近百種產品分別獲國家、省和青島市名牌產品稱號,或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之所以會出現這樣喜人的結果,在于該市長期堅持對工業企業實施扶持政策,他們打破所有制界限,將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列入工經委統一管理,在土地、資金等政策支持方面一視同仁,塑造出良好的企業發展環境。
今年,為了進一步培植骨干企業使之做大做強,膠南市改革政府職能,市委通過工經委直接對全市工業進行統籌協調,市委書記任工經委書記,加大工作力度。各企業紛紛加大技改力度,實施規模擴張戰略。華青集團實施了30萬套全鋼載重子午胎項目,到目前已累計完成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引進了15臺900系列子午胎成型硫化機、自制70臺百頁車和1條硫化機聯動檢測線,計劃于今年7月份完成安裝調試設備,樼鹋_集團衣康酸項目屬國家“雙高一優”項目,3700萬元的國家專項貸款去年已全部到位,目前已完成投入2600萬元,改造廠房7000平方米,大部分設備也已選定妥當。星火集團投資1500萬元的紡織機械擴產項目,已投入資金710萬元。
在實施規模擴張的同時,膠南市還積極引導企業居安思危,加快產業產品結構調整步伐。圍繞著全市八大優勢產業的擴張和提高,篩選了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技改項目。1至4月份共向有關部門上報項目6個,這些項目總投資4.9億元,申請國家專項貸款3.4億元。其中,星火集團重磅噴水織機及染整改造項目、德維集團飼料用植酸酶項目、天元化工CLT酸項目有望列入今年的國債專項或國家“雙高一優”專項。瞄準市場最新需求,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僅今年1至4月份,該市申報青島市級新產品開發計劃即達17項,申報國家級重點技術創新計劃10項,國家級新產品6種,開發新產品15種,投放市場后受到廣泛青睞。(本報記者張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