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同志在“七一”講話中特別闡述了“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統一的整體,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我認為,這段話強調對“三個代表”理論的整體理解,不僅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科學運用,也是對我們黨八十年歷史經驗的理論總結,內涵豐富,寓意深刻,既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又有很強的實踐意義。
強調整體性,就是強調其內在要素的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性。江澤民同志的高屋建瓴之處就在于他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為指導,從現代科學思維的方法論出發,闡明“三個代表”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其整體功能。他指出,“發展先進的生產力,是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條件。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斷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一論述,不僅深刻闡明了“三個代表”之間的內在辯證統一關系,也指明了這種辯證關系對于事物整體發展的重要意義。
江澤民同志關于整體把握“三個代表”理論的觀點,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豐富和發展,也是對鄧小平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鄧小平同志在總結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我黨歷史經驗的基礎上,用通俗的表述方式提出“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一具有豐富內涵的辯證法的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他的一系列“兩手抓”的思想轉化為科學的方法論和巨大的實踐力量,是我們在二十年的改革開放中,把失誤減到最低點,進而取得巨大成績的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我們黨滿懷信心地走向新世紀的今天,江澤民同志要求我們堅持以整體論、系統觀來認識和理解“三個代表”的豐富內涵及其內在聯系,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理論的創新是為了實踐的創新,理論的創新也必將帶動實踐的創新。江澤民同志關于“三個代表”理論的新的闡釋,為廣大干部和理論工作者進行理論研究和理論創新指明了方向,特別是在思維觀上,其全新的思維方式對于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現代化,推動中國先進文化的創造和發展,確實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