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莫斯科6月27日電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27日莫斯科時間8時35分從拜科努爾發射場成功發射了一枚RS-18洲際彈道導彈。
另據俄航天部隊新聞處提供的消息,這枚導彈飛行了7000公里,準確地命中了位于堪察加半島“庫拉”軍用實驗場上的目標。
俄羅斯軍事專家們認為,同俄羅斯新型的“白楊-M”型導彈系統相比,RS-18洲際彈道導彈具有更高的突破敵國導彈防御系統的能力。
另據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報道近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不止一次地向媒體表示,如果美國單方面退出1972年的反導條約并建立國家導彈防御系統(NMD),破壞全世界業已形成的戰略平衡,那么俄羅斯就將根據“高效率”和“少開支”的原則采取相應對策,在現有的王牌導彈上裝上多個彈頭,以“突破任何防御系統”。軍事專家認為,有戰略核力量和“白楊-M”導彈這些“殺手锏”作依托,俄羅斯只要愿意去做,就完全有能力對付美國的NMD。
作為俄羅斯21世紀的主要核打擊力量,“白楊-M”型戰略導彈自1998年初就已正式在戰略火箭軍服役并進入戰斗值勤狀態。它極大地提高了俄羅斯的戰略核威懾力量,成為俄羅斯對抗美國建立反導體系的一張“王牌”,被稱為是NMD的最大克星。根據普京的公開表態,如果美國執意退出反導條約,搞NMD,那么俄羅斯就將進一步增強“白楊-M”的打擊能力,給它配上多彈頭。這樣一來,“白楊-M”便如虎添翼,“既快又狠”,攔截起來更為困難。
組建航天部隊是俄羅斯應付NMD的另一措施。俄武裝力量第一副總參謀長瓦列里·馬尼洛夫上將今年4月說,俄羅斯準備用一年時間組建一支裝備精良的“天軍”———航天部隊。俄羅斯軍方不久前還聲稱,如有必要,俄還可能重新啟動當年對付“星球大戰”的3套方案,即:反衛星攻擊系統、定向能武器和能在20秒內發現來襲導彈的預警衛星系統。
軍事專家認為,只要俄羅斯抓住美國導彈防御系統在各個環節上的“軟肋”并痛擊之,就完全能夠達到克敵制勝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