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越來越嚴重的白色污染,國家經貿委近日下令,要求各地的餐飲業停止使用一次性發泡餐具。
從1995年首次打響白色污染消滅戰,到1999年國家正式發出封殺令,我們與白色餐盒做了多年的斗爭,這期間國家不斷地三令五申,可是白色的發泡餐具還是以頑強的生命力和我們一起走進新世紀,面對這種令行禁不止的情況,為什么我們老百姓見怪不怪,而我們的工商管理部門熟視無睹,甚至我們的政策發布機構也無能為力呢?
首先,還是說說我們的老百姓,如果大家都知道目前使用的一次性飯盒,在65℃以上的高溫就會釋放出致癌物質二惡英,那么吃一頓熱盒飯,或者用開水沖泡方便面,二惡英就被身體吸收了,恐怕大多消費者都會主動拒絕消費白色餐具。這勢必會給白色餐盒最有效的市場阻力。其次再說政府部門,如果政府部門令行禁止的決心再大一些,并且在監督的同時,配套實施一些鼓勵開發新的環保替代產品,以及對發泡餐具進行回收利用的政策的話,那么消滅白色污染的政策力度,就不會因為操作過程中,一些難以解決的實際問題而削弱。
有了這些政策的鼓勵,淘汰發泡餐具后出現的每年300億元的一次性餐具的市場空白,對于那些有意投資環保的企業來說,將是一條令人興奮的市場信息。環保產業發展了,那么綠色環保替代品可以與原來的老發泡餐盒展開市場競爭的時候,消滅白色發泡餐具的斗爭和綠色環保產業,才能在良性的循環當中互相促進和發展。(《東方時空》今晨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