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消息今年汛期,黃河小浪底工程將實施“調水調沙”,嘗試用“人造洪峰”解決黃河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積問題。
據中央電視臺報道,黃河每年的輸沙量高達16億噸,下游河道每年由于泥沙淤積而升高10余米,形成世界聞名的地上懸河,這是黃河治理的首要問題。水利專家經過多年觀測得出結論,當黃河水量低于每秒2600立方米時,泥沙就會沉積在下游河床;而高于每秒7600立方米時,泥沙將被直接帶入海洋,下游河床會被沖刷降低。由于黃河的自然來水量不足,水利部門只能在小浪底水庫建成后,利用水庫的蓄水形成“人造洪峰”,沖刷800多公里長的黃河下游河床。
目前,具體的方案正在制訂中,如果今年汛期的黃河來水情況許可,水利部門將在7月11日到9月30日之間,制造一個持續6天的“人造洪峰”,總水量將達到13.5億立方米。專家指出,“人造洪峰”不會對下游河道造成威脅,如果試驗成功,這將是對黃河下游的泥沙問題進行長期治理的戰略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