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上海訊隨著個人金融理財逐步進入市民百姓的經濟生活,銀行開辦的個人理財工作室也步入發展“快車道”。據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統計,自開辦之初到今年4月底,該行開設的個人理財網點已發展到八十多家,約有上百萬上海市民與外省市、港澳臺居民,以及外籍人士在該行累計辦理各項理財業務約100萬筆,其理財業務涵蓋了儲蓄、個人結算、投資服務、個人委托服務、個人貸款、資信、公司中的批量私人業務、電子銀行服務等八大系列四十多個品種。該行以員工姓名命名的六家品牌理財工作室的理財業務更是占據了全部理財工作室業務總量的20%以上。
銀行理財服務如今已成為商業銀行一項重點發展的個人金融業務。據上海市工行金融業務部組織的對千位市民抽樣調查顯示,有近83%的市民聽說過個人理財工作室,有55%的市民接受過工行理財網點提供的服務。市民辦理理財業務最多的項目是:存單質押、95588電話銀行、銀證轉賬、公用事業費轉賬授權等。而隨著近年來出國留學的再度升溫,居民上銀行辦理存款證明及申請國際借記卡的業務量明顯提高。此外,由于上海市民經濟收入水平的逐年提高與人們享受輕松便利的生活方式逐漸形成,個人理財的“金融套餐”式服務開始受到市民歡迎,辦理工行各類公用事業費轉賬授權與牡丹靈通卡、95588電話銀行與外匯買賣服務等等組合化金融服務的市民越來越多。
對此,工行上海市分行個人金融業務專家認為,商業銀行理財工作室的發展歷程與目前市場業績表明,如今上海商業銀行的個人金融服務已經完全突破了單一、簡易的儲蓄服務階段,而開始了組合化、智能化、品牌化的發展階段,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居民選擇銀行理財師作為自己經濟生活的財務顧問或“錢參謀”。可以預計的是,請銀行理財,幫自己發財,將成為今后上海居民的一種經濟生活模式。本報駐滬記者李魏